争取超早期治疗,发病 4.5 小时内应尽可能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发病 6~8 小时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医生会依据患者自身危险因素、病情等,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防治并发症。其中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启动规范化的二级预防措施为重要内容。
如戒烟限酒,调整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所有有此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均应向其普及健康生活饮食方式对改善疾病预后和预防再发的重要性。
规范化的药物治疗
主要目的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控制血压
降压目标一般建议≤ 140/90 mmHg,理想时应达到≤ 130/80 mmHg。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 130/80 mmHg 以下。降压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主,这些药物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明显。
急性期的血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准备溶栓者,收缩压应控制在 180 mmHg 以下,舒张压控制在 100 mmHg 以下。
- 缺血性脑卒中后 24 小时内血压升高者,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超过 200 mmHg 或舒张压超过 110 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者,需谨慎降压,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 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如果病情平稳,可于脑卒中 24 小时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
- 脑卒中后低血压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病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的措施。
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 7mmol/L(126 mg/dl)以内,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控制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lc)< 6.5%,必要时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急性期血糖控制应注意以下两点。
- 血糖超过 11.1 mmol/L 时,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 血糖低于 2.8 mmol/L 时,可给予 10%~20% 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调脂治疗
脑梗死患者血脂调节注意以下几点:
- 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医生一般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目标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至 2.59 mmol/L 以下,或使 LDL-C 下降幅度达到 30%~40%。
- 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如冠心病、糖尿病、吸烟、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target='_blank'>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无确切的易损斑块,或者有动脉源性栓塞证据或外周动脉疾病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和 TIA 患者,如果 LDL-C 大于 2.07 mmol/L,应将 LDL-C 降至 2.07 mmol/L 以下或使 LDL-C 下降幅度大于 40%。
- 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的缺血性脑卒中和 TIA 患者,推荐尽早启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目标是使 LDL-C 小于 2.07 mmol/L 或使 LDL-C 下降幅度大于 40%。
-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症状及肝功能指标(转移酶)、肌酶(肌酸激酶)变化,如出现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考虑减量或停药观察。
- 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通常应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基本一致。这里以静脉溶栓为例,详细介绍其相关注意问题:
-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 小时内和 3~4.5 小时的患者,医生会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尽快静脉给予 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 发病 6 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 rt-PA,医生会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可能会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
- 发病 6 小时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
- 发病 24 小时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
- 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或者在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推迟到溶栓 24 小时后开始。
- 实施溶栓治疗前,医生通常会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溶栓治疗可能的临床获益和承担的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期(一般指脑梗死发病 6 小时后~2 周内)抗血小板治疗注意以下事项:
- 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遵医嘱尽早口服阿司匹林,急性期后改为预防剂量。
-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 24 小时后开始使用。
-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其应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如下。
- 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
- 少数特殊患者(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的抗凝治疗,需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
- 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 24 小时后使用抗凝剂。
- 无抗凝禁忌证的动脉夹层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者 TIA 后,首选静脉注射肝素,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0~70 秒或低分子肝素治疗;随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通常使用 3~6 个月;随访 6 个月如果仍然存在动脉夹层,需要更换为抗血小板药物长期治疗。
神经保护剂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此类药物治疗,如自由基清除剂、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等。
血管内干预和外科手术治疗
有条件的医院可对合适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性期血管内干预和外科手术治疗,如对发病 6 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采用动脉溶栓及急性期支架或机械取栓治疗;对脑梗死' target='_blank'>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必要时采用去骨板减压术治疗。
治疗注意事项
- 所有卒中患者做血氧饱和度检查(末稍血氧饱和度)。
- 发病 24 小时内一般不降压,除非有以下情况:溶栓、收缩压大于 220 mmHg、舒张压大于 120 mmHg、平均动脉压(MAP)大于 130 mmHg、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高血压脑病。
- 急性脑卒中患者绝对不能舌下含服硝苯地平。
- 体温高于 38.5℃ 时,降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