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冠心病,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冠心病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或血管发生痉挛(不自主的急剧收缩),导致管腔狭窄,血液通过受阻,进而导致下游心肌区域得不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由此引发了心脏缺血的症状。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在冠状动脉壁沉积,导致血管狭窄,继而发生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1979 年制定的方法,分为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及冠心病性猝死 5 类。但实际上,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冠心病进行划分。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不适,通常是疼痛,一般会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后诱发。手臂、肩部、颈部、喉咙、上颌、牙齿、上腹部或后背也可能出现疼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恶心、消化不良,呼吸急促,头晕,出汗,疲劳乏力,呼吸困难、咳嗽、水肿等。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和搭桥手术。目前冠心病患者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等药物。对于血管狭窄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堵塞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是恢复血流的最重要的两种手段。即便处于稳定期,冠心病也可能突然变得“不稳定”而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此外,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的严重问题,如肺淤血(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胃肠道淤血(表现为恶心腹胀)、肾淤血或缺血(表现为白天尿少、晚上尿多)、脑缺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四肢缺血(表现为乏力虚弱)等。冠心病还存在发生猝死的风险。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可防可控,其中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关键。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诱因,规律就诊,严密监测症状变化。
胸部

就医

发生胸痛,特别是胸痛发作更频繁、疼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或持续不缓解、没有明显原因也会发作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T 扫描、血液指标检查等方法帮助确诊冠心病,并判断病情所处的阶段和严重程度。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稳定型心绞痛通过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通常可以好转,但要警惕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后者是一种致命的危急情况。若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去医院就诊,不要等待。

  • 胸痛胸闷、胸部发紧或其他异样感觉。对于通常使用硝酸甘油来缓解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如果含硝酸甘油在 5 分钟内没有缓解症状,要立刻就医。
  • 大量出汗。
  • 气短。
  • 恶心或呕吐。
  • 背部、颈部、下颚、上腹部、一侧或双侧肩或上肢处有疼痛或压迫感。
  • 头晕或突然感到虚弱无力。
  • 心跳加速或不规律。

如果感觉自己的心绞痛发生了变化,例如发作更频繁、疼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没有明显原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劳累等)也会发作、含化硝酸甘油治疗无效等,也应该尽早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通常先就诊于心脏内科,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在急诊科尽快救治。少数病人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能会转诊到心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

非急症情况下就诊

医生一般会了解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询问年龄、是否吸烟、有没有其他慢性病、家族中是否有心脏病患者等,并检测血压、血糖和血液胆固醇水平。有时还可能做以下检查:

  • 踝臂指数。通过测量休息状态下足踝和上臂血压,可以计算踝臂指数,这个指标可以提示外周动脉疾病
  • C 反应蛋白 (CRP)。血液中该蛋白水平升高反映身体处于炎症状态。
  • 冠状动脉钙化扫描。用 CT 来探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里的钙质沉积情况,用来发现早期心脏病、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若医生怀疑患者有冠心病,需要做一些检测来确诊。一般首先做的检查项目包括:

  • 心电图。这是用线条描记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冠心病患者有独特的心电图表现。
  • 胸部 X 线片。
  • 血液化验。
  • 运动心电图,也称“心脏负荷测试”。在患者运动状态下描记心电图,可以发现在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心脏功能是否满足身体的需要。

其他检查可能包括:

  • 心肌灌注扫描。检测在休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心肌供血量,可以发现是否有心肌缺血
  • 超声心动图和负荷超声心动图。
  • 冠状动脉造影。将一根柔软的细管(医学上称为“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射一种药物,使血流情况可以在 X 光下“显影”,医生就能看到冠状动脉的状态。
  • CT 冠状动脉造影。俗称心脏 CT,用 CT 扫描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可以发现血管狭窄或堵塞。但这项检查只作为辅助,结果不是太确切,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 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用磁共振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可以发现血管狭窄或堵塞。

急诊情况下就诊

救护车上,急救人员会快速评估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并进行心电图检查。一旦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就会启动心梗绿色通道(不同地方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流程会有差异)。最理想的方式是急救车直接将患者送至医院导管室进行造影检查。

部分患者自行到达医院后,急诊医生将会询问病史,并为患者查体。随后进行完整的心电图检查。医生会做血液指标(如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检查。这些指标是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标记物,可帮助医生诊断。但如果症状典型,心电图典型,在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前可以不用等血液指标的结果。

如果结果提示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CT 冠状动脉造影,但多数会建议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堵塞,评估心脏功能。如果冠脉堵塞,可在造影检查过程中进行介入治疗,打开堵塞动脉。不具备造影条件的医院,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或者转院。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 有哪些不适,情况如何。以常见的胸痛为例,准确描述胸闷胸痛的特点非常重要,医生可能询问胸闷胸痛发生的部位,是刀割样的尖锐疼痛还是大石压胸的钝痛,持续时间多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是否与劳累或情绪激动相关,怎样可以缓解,是否伴随心慌及出汗等其他症状。
  • 是否存在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脏病家族史等,是否患有其他心脏病。
  • 是否服用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膳食补充剂及草药等。
  • 是否发生过过敏,尤其是药物过敏史,这对医生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 会不会遗传?
  • 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 能不能治愈?
  • 有哪些日常注意事项?
  • 饮食上需注意哪些事项?
  • 是否需要定期复查?

日常

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不良习惯不改善,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建议注意以下方面,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 主动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戒烟困难或者出现严重戒断症状者,可及时向医生求助。
  • 限制饮酒次数和饮酒量。男性每天饮用的酒精量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
  •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油脂食物,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合并高血压者,减少食盐摄入,炒菜时少放盐,少吃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合并糖尿病者,控制甜食、糕点、米面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
  • 避免久坐,适当锻炼。因担心症状发作而不敢进行锻炼的想法是不正确的。病情稳定时,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规律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如快步走、慢跑、日常家务劳动等)有益健康。初次进行运动时,最好请医生进行评估。通常可每周运动 5 天以上、每天 30~60 分钟。
  • 减肥。超重或肥胖者,应在饮食控制及加强锻炼的基础上,尽量将体重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冠心病介绍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或血管发生痉挛(不自主的急剧收缩),导致管腔狭窄,血液通过受阻,进而导致下游心肌区域得不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由此引发了心脏缺血的症状。

  • 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在冠状动脉壁沉积,导致血管狭窄,继而发生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后果。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1979 年制定的方法,分为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及冠心病性猝死 5 类。但实际上,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冠心病进行划分。
  • 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不适,通常是疼痛,一般会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后诱发。手臂、肩部、颈部、喉咙、上颌、牙齿、上腹部或后背也可能出现疼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恶心、消化不良,呼吸急促,头晕,出汗,疲劳乏力,呼吸困难、咳嗽、水肿等。
  •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和搭桥手术。目前冠心病患者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等药物。对于血管狭窄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堵塞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是恢复血流的最重要的两种手段。

  • 即便处于稳定期,冠心病也可能突然变得“不稳定”而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此外,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的严重问题,如肺淤血(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胃肠道淤血(表现为恶心腹胀)、肾淤血或缺血(表现为白天尿少、晚上尿多)、脑缺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四肢缺血(表现为乏力虚弱)等。冠心病还存在发生猝死的风险。

  • 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可防可控,其中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关键。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诱因,规律就诊,严密监测症状变化。

美国冠心病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

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通常都应当坚持服药。具体服用哪些药物需根据病情决定。

  • 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患者的基本用药之一。通常,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需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如有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医生会建议以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接受介入或者“搭桥”手术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两种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时间长短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可以停用其中一种,但要保留另一种坚持服用。
  • 调脂药物:确诊冠心病后,无论血脂是否升高,都需要服用调脂药物,并且要坚持服用。根据具体病情,医生通常会建议服用以下一种或几种药物。
    • 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的最主要选择,药品名称里一般都有“他汀”二字。
    • 贝特类,主要作用是降低甘油三酯(TG),可与他汀合用,药名里一般都含有“贝特”二字。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例如依折麦布(Ezetimibe),可以在应用他汀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加用,也可以在对他汀完全不耐受时单独使用。
  • 心绞痛药物:主要作用是预防发作、缓解症状。
    • 短效抗心绞痛药物:主要用于心绞痛发作时,代表药物如硝酸甘油,一般舌下含服或喷。

    • 长效抗心绞痛药物: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或是提高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活动阈值。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钙拮抗剂,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哪种药物最适合、服用多久。作为患者,务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勿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介入治疗

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从手腕部位的桡动脉或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动脉血管,插入导管到达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开口,通过一根很细的钢丝,送入球囊、支架,在狭窄的部位进行扩张、放置支架,是一种“微创”的方法。介入治疗通常适用于如下情况。

  • 稳定性冠心病,如果血管狭窄严重,功能学评价提示大面积心肌缺血,采用药物治疗对心绞痛仍控制不佳,医生通常会考虑进行介入手术。
  • 心脏病发作频繁或持续发作不缓解,医生通常会尽快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开展介入手术。一些不具备开展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有时会先立即给予药物溶栓治疗,并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开展介入手术。

冠脉搭桥手术

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一种开胸手术,绕过堵塞的血管在其旁边用另一根血管为血流通过重新“搭一座桥”。冠脉搭桥手术通常适用于如下情况:

  • 冠脉重要部位或多支血管病变。
  • 伴有心功能不全
  • 伴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置入支架后,易发生再狭窄,搭桥手术在此方面具有优势。
  • 心肌梗死后继发其他疾病。继发心室破裂、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会严重影响心功能,医生在搭桥手术的同时,便于处理这些情况。

另外,还有一种手术方式结合了搭桥手术和介入手术的优点,叫做杂交手术。通常适用于某些多支血管病变者,需要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医生的密切配合。

疾病发展和转归

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粥样斑块本身是无法完全去除的,但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控制粥样斑块的进展,从而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如果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阻碍了对心肌的血液供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血运重建的治疗手段(即通常所说的介入手术和搭桥手术),是完全可以使血管腔再通、心肌不再缺血的,对冠心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但术后仍需坚持药物治疗控制粥样斑块进展。

导致冠心病的因素

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一般而言,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因素,都会增加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例如以下: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
  • 糖尿病;
  • 慢性肾病;
  • 肥胖或超重;
  • 慢性炎症;
  • HIV 感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俗称艾滋病);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
  • 有冠心病家族史。

动脉粥样硬化外,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心肌缺血,表现为冠心病。例如:

  • 冠脉先天畸形。例如心肌桥就是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发现心肌桥者可能在剧烈活动时出现症状。
  • 患有冠脉其他疾病。诊断有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夹层者要警惕出现冠心病的可能。
  • 身体其他部位有血栓或易发血栓时。

总之,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受到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如果属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务必留意自身症状,还可以咨询医生如何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哪些人容易患冠心病?

  • 老年人:随年龄增大,人们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一般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 男性:总体而言,男性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高于女性。女性在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 血脂异常者: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日常体检常测的血脂成分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中,总胆固醇和 LDL-C 升高是主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 有家人患冠心病:家族中如果有近亲(主要是父母、兄弟姐妹等)在较年轻时就患冠心病,那么自己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也会较高,这可能与一些因素在家族中集中发生有关。家族成员常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导致冠心病父母的后代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升高。
  •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升高会损伤血管功能、影响血管受到的力,从而促发和加剧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
  • 糖尿病患者
  • 吸烟者:研究表明,每天吸烟的女性和男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分别是从不吸烟者的 6 倍和 3 倍[1]。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与吸烟量有关,每天吸烟的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患冠心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 超重和肥胖者:肥胖、超重者往往同时伴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这些都会增加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并且,肥胖本身也会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几率。
  • 饮食不健康、少活动者:摄入过多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会引起血脂异常;摄入较多盐可升高血压;过多糖分、热量的摄入会导致肥胖、高血糖,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会升高冠心病风险。体力活动过少与肥胖密切相关,这些人通常也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体力活动过少与心血管病的发生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 性格急躁者:“A 型性格”的人个性好强、固执急躁、好冲动、竞争性过强、人际关系紧张、常有时间紧迫感。这种性格的人,容易感情起伏、情绪激动,会对血管内壁上细胞(内皮细胞)的功能造成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导致冠心病发生。
  • 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的人:PM2.5 等环境污染因素会升高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冠心病症状

典型表现是胸痛胸闷,常出现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位于左前胸或者是胸骨的后方,被描述为有压榨感、挤压感、烧灼感或者闷痛,有些人表达为针刺样疼痛、锐痛。通常在休息后好转,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 5 分钟,如果持续不缓解,可能是出现了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常见症状有哪些?

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胸痛)。

心绞痛可被描述为:

  • 沉重感;
  • 压迫感;
  • 隐隐作痛;
  • 烧灼感;
  • 麻木;
  • 饱胀感;
  • 压榨性疼痛;
  • 痛苦感。

可能被误认为消化不良或烧心。

心绞痛通常发生在胸部,但也可能出现于:

  • 肩部;
  • 手臂;
  • 颈部;
  • 背部;
  • 下颌部等。

除典型的压迫性胸痛外,还可能伴发恶心、出汗、疲劳或气促等。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包括:

  • 气短;
  • 心悸(心跳不规律、心脏停跳感或胸部有“扑通”感);
  • 心跳加快;
  • 虚弱或头晕
  • 恶心;
  • 出汗。

可能引发哪些并发症?

  • 稳定的冠心病可能突然变得“不稳定”,从而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的严重问题,如:
    • 肺淤血。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 胃肠道淤血。表现为恶心腹胀;
    • 肾淤血或缺血。表现为白天尿少、晚上尿多;
    • 脑缺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 四肢缺血。表现为乏力虚弱等。
  • 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后,可能导致一系列其他疾病,医学上称为“并发症”。如下:
    • 心力衰竭可以在心梗后很快出现,也可以在心梗后数天甚至数周后出现。患者的表现可以很轻微,仅是呼吸变快或者在平卧时咳嗽、咳白色泡沫稀痰;也可以很重,例如呼吸非常困难,必须坐着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并且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
    • 低血压这是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还可能影响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需紧急处理。
    • 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在心梗急性期、手术或药物治疗后,也可能出现在恢复期。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死亡。
    • 休克。常表现为神志模糊、皮肤湿冷苍白、四肢冰冷、少尿、呼吸困难等,需积极处理。
    • 心脏结构破坏。可能发生室间隔穿孔,一般发生在心肌梗死后 1 周内,老年女性及低体重者多见。缺血心肌可能像吹泡泡糖一样,在心脏收缩时向外凸,舒张时向内凹,与其他心肌运动方向相反,这会大大减弱心脏的收缩效率,称为室壁瘤,可能造成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影响心脏瓣膜开关的肌肉(乳头肌)可能受到影响而断裂,导致血液反向流动,从而加重血液在身体其他器官的淤积,加重心力衰竭,可能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血氧含量不足等。
    • 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后,心脏内的血流方向混乱,容易在心腔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可能导致其他器官的血管栓塞,出现相应表现。
    • 心包积液心包炎心肌梗死面积较大或者出现心力衰竭者,可能出现心包积液心包炎。患者可能有持续的胸痛,疼痛常向两侧肩胛区放射,并且随着呼吸和姿势变化疼痛程度会有变化。

冠心病预防

冠心病可控可防,对冠心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预防建议。

  • 戒烟。如果戒烟存在困难,请向医生寻求帮助,制定戒烟计划。
  • 调节血脂。建议从 20 岁以后就开始检查血脂水平,之后每 5 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胆固醇水平过高(超过 200 毫克/分升)或者其他血脂指标异常,要咨询医生,适当增加检查频率,医生通常会建议改变饮食习惯、运动以调整血脂水平,必要时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
  • 治疗高血压如果没有高血压,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血压,进行筛查,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如果血压高,则要咨询医生,通常需要接受药物治疗,降压药物务必要坚持规律服用。
  • 定期锻炼。大多数人并没有进行足够的运动来保障心脏健康。那究竟多大的运动强度对于预防冠心病是合适的?美国心脏学会建议每周至少运动 3~4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运动前请务必先咨询医生,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 保持健康的体重。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标准,理想的体质指数,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应在 21~25 千克/米2(kg/m2) 之间。如果体质指数高于 25 千克/米2,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这就需要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从而将体重控制在建议范围内。如果减肥有困难,可以咨询医生。
  •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特别是在不注意服药或饮食不规则时。遵循医生建议控制血糖,医生通常也会选择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药物,还可以咨询医生如何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血管问题。
  • 了解遗传风险。如果近亲(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患有冠心病,自己的患病风险也可能增加。要告知医生自己家人的患病情况,并就自己的患病风险咨询医生。但请注意,家人没有冠心病并不意味着自己不会有,生活方式仍然很重要。

美国日本医生

Shangeetha Balakumar MD
经验:11-20年
Ahsan Abdulghani MD
经验:21年以上
Mohammed Ahmed MD
经验:11-20年
Meghna Ailawadhi MD
经验:11-20年
Lakshmi Emory MD
经验:11-20年
Michelle Vandorn DO
经验:11-20年
Rina Eisenstein MD
经验:21年以上
Unnati Sampat MD
经验:11-20年
Rafael Rodriguez MD
经验:21年以上
Shifa Malik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