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出现症状时,往往硬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进行血尿和影像学等检查来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轻微时没有症状,因此具备家族史或危险因素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接受血压、血脂、血糖检测。一旦发觉出现器官、组织缺血的迹象,如四肢麻木、胸痛、心绞痛等,应记录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并尽快前往心血管内科门诊就医,预防心脏病发作或卒中发生。
心脏内科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也称“动脉硬化”,是指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使动脉变窄变硬,阻碍血流。
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药物帮助降低胆固醇、控制高血压,并积极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因素,有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被逆转。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或介入(微创)方法治疗。
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把狭窄的血管扩张开,并放入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有时可以被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加以干预,都可以改善其结局,及早干预有助于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病情逐渐发展的慢性病。血液中过多脂质成分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流不容易通过,继而导致器官缺血。
血液中的胆固醇和钙等成分在动脉壁内聚集,形成斑块。斑块长期沉积,会使血管变窄变硬;斑块还可能破裂,继发血栓,血栓随血液流动堵塞动脉,导致器官突然发生缺血坏死,例如我们熟悉的“心梗”或“脑栓塞”。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除年龄和家族病史外,多数危险因素可以预防或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还有助于预防发病。
除年龄和家族病史外,多数危险因素可以预防或控制。做到以下几点,可以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