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血脂异常,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含量异常,可能是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增加,也可能是某种脂质成分减少。我国成人中,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 40.4%,其中,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分别占 4.9%、13.1%、33.9% 。 多数血脂异常是遗传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血脂异常由一些疾病所致,例如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有些还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例如使用利尿剂、某些 β 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血脂异常包括高脂血症和低脂血症两类,其中高脂血症更常见,一般指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或)胆固醇水平升高,可以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两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症)。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眼睑出现睑黄色瘤,不同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导致胸痛头晕、言语不清、脚步不稳、小腿疼痛等,有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背痛、腹痛等急性胰腺炎的表现。改善生活方式是调脂的基础,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一般可以得到控制。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能需要血浆置换、外科治疗,这些方法对于改善血脂确实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弊端,选择这些方法前务必充分咨询医生意见。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黄色瘤、急性胰腺炎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卒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所以,早期对血脂进行干预很重要。预防主要以均衡营养、保持正常体重、适当锻炼、戒烟限酒为主,高危人群如年龄>45岁、肥胖、有家族史、精神高度紧张、有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者,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血脂。通过治疗导致血脂异常的基础疾病或调整用药,一些血脂异常可能被治愈。即便由于遗传、年龄问题,一些血脂异常不能被治愈,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全身

就医

血脂异常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发现血脂异常后,应及时就诊,以查明原因。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体检时发现血脂指标异常。
  • 眼睑靠近内眼角的皮肤上长出米粒大小的隆起,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呈黄色、边界清晰。
  • 出现胸痛头晕、言语不清、脚步不稳、小腿疼痛等症状。
  • 角膜(黑眼球)周围出现灰白色的环,尤其是<45 岁者。
  • 反复出现腹痛、背痛等,平时吃饭较油腻。
  • 勃起功能障碍。

建议就诊科室

通常可以选择普通内科、心内科就诊,有时进一步检查后可能还要就诊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肾脏科等。

医生如何诊断?

血脂异常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并且其最重要的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就诊后可能需要接受一系列检查,目的是排除可能导致血脂升高的其他疾病,以及了解并发症。

除询问病史、查体、可能抽血复查血脂外,针对具体情况,医生通常还可能建议进行以下部分检查。

  • 怀疑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能建议做甲状腺功能检查。
  • 怀疑肾病综合征时,可能建议查血、查尿蛋白水平。
  • 怀疑血脂异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时,可能会建议抽血检查抗核抗体谱(ANA)、类风湿因子等免疫指标。
  • 头晕怀疑颈动脉狭窄时,可能要做颈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 胸痛等表现怀疑冠心病时,可能要做冠脉 CTA(俗称心脏 CT)、运动平板试验。
  • 间歇性跛行时,也就是走一段路就会出现腿疼、麻木,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医生会怀疑有腿部血管病变,因此可能建议做下肢动脉彩超和下肢血管 CTA 检查。
  • 餐后出现腹痛者,医生可能建议做肠系膜动脉血管超声或 CTA,以排除肠系膜动脉狭窄等。
  • 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医生也可能安排进行颈动脉超声或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等,用以判断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请听从医生的指导,尽量配合。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一般医生首先会问:“您这次就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或者“您哪儿不舒服?”等,待就诊者充分描述病情后,会提问,可能会问到如下问题,可以提前思考并尽量给出准确答案。

  • 有何症状,出现了多久?例如,是否头晕胸痛,出现了多久。
  • 家族中其他成员是否也有血脂异常?
  • 日常饮食状况,例如是否爱吃油炸食品。
  • 运动情况,例如是否经常运动。
  • 是否抽烟喝酒?
  • 既往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治疗情况如何?是否做过手术?
  • 目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会发展成其他疾病吗?
  •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脂异常?是遗传的吗?
  • 为了降低血脂,可以在家里或生活中采取哪些对策?
  • 必须服药吗?有替代疗法吗?
  • 如果必须服药,药物会有何作用?
  • 药物需要服用多久?有什么副作用?长期服用有害吗?
  • 要对饮食方式做出哪些改变?
  • 要多久检查一次血脂水平?

日常

血脂异常患者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非常重要,要在满足每天必需营养和总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 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 300 毫克,具体食物的胆固醇含量可以查看食品包装、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 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 20%~30%。一般人群摄入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能量的 10%,高胆固醇血症者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建议小于总能量的 7%,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 1%。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摄入的脂肪总量,每日烹调油应少于 30 克。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深海鱼、鱼油、植物油。
  • 建议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 50%~65%。选择使用富含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每日饮食应包含 25~40 克膳食纤维,其中 7~13 克为水溶性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其中摄入的添加糖不应超过总能量的 10%。
  • 添加食物添加剂如植物固醇(2~3 克/天)、水溶性膳食纤维(10~25 克/天),有利于控制血脂。
  • 控制体重。减少每天摄入食物的总能量,可以减少 300~500 卡,改善饮食结构,增加活动,可以使超重或肥胖者的体重减少 10% 以上。维持健康体重,建议男性的腰围小于 85 厘米,女性腰围小于 80 厘米。
  • 活动。建议每周 5~7 天、每天进行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慢跑或快走等,一般认为适宜的强度为心率达到 170-年龄。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有的患者因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而心率有一定减慢,不一定能达到上述标准。
  • 戒烟。建议完全戒烟和避免吸入二手烟。
  • 限制饮酒。男性每天摄入 20~30 克酒精、女性每天摄入 10~20 克酒精属于中等量饮酒,有助于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但是,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所以,建议限制饮酒。

血脂异常介绍

血脂异常,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含量异常,可能是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增加,也可能是某种脂质成分减少。

  • 我国成人中,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 40.4%,其中,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分别占 4.9%、13.1%、33.9%[1] 。 
  • 多数血脂异常是遗传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血脂异常由一些疾病所致,例如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有些还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例如使用利尿剂、某些 β 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
  • 血脂异常包括高脂血症和低脂血症两类,其中高脂血症更常见,一般指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或)胆固醇水平升高,可以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两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症)。
  • 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眼睑出现睑黄色瘤,不同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导致胸痛头晕、言语不清、脚步不稳、小腿疼痛等,有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背痛、腹痛等急性胰腺炎的表现。
  • 改善生活方式是调脂的基础,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一般可以得到控制。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能需要血浆置换、外科治疗,这些方法对于改善血脂确实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弊端,选择这些方法前务必充分咨询医生意见。
  • 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黄色瘤、急性胰腺炎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卒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所以,早期对血脂进行干预很重要。
  • 预防主要以均衡营养、保持正常体重、适当锻炼、戒烟限酒为主,高危人群如年龄>45岁、肥胖、有家族史、精神高度紧张、有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者,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血脂。
  • 通过治疗导致血脂异常的基础疾病或调整用药,一些血脂异常可能被治愈。即便由于遗传、年龄问题,一些血脂异常不能被治愈,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美国血脂异常治疗

血脂异常如果是由一些可以治疗的疾病或者使用的药物导致的,在治疗这些疾病或调整药物后,血脂异常可能被治愈。但多数血脂异常是遗传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生会进行针对性处理,首要的是建议调整生活方式,有时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有些患者经生活方式控制后效果欠佳,或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极高,医生会考虑予以药物治疗。依据作用机制以及主要降低胆固醇还是甘油三酯,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药物。

  •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这类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抑制剂及其他调脂药(脂必泰、多廿烷醇)等。其中他汀类药物使用最广泛、临床研究证据最充分,调脂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治疗转归。
  • 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例如贝特类、烟酸类和高纯度鱼油制剂。

部分既有胆固醇增高,又有甘油三酯增高的混合血脂异常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上述两类药物。

非药物治疗手段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主要是对于一些高胆固醇血症' target='_blank'>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医生可能考虑采用一些辅助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例如脂蛋白血浆置换、肝移植、部分回肠旁路手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等。

  • 血浆置换最佳治疗频率是每周 1 次,但目前多采用每 2 周进行 1 次。
  • 肝移植虽然可以使 LDL-C 明显改善,但由于移植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供体缺乏、患者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目前在血脂异常的治疗中极少被应用。
  • 部分回肠旁路手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溃疡、切口疝、肝昏迷、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一般也不被推荐。
  • 对于由单个基因缺陷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 target='_blank'>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治疗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疾病发展和转归

多数血脂异常是遗传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部分血脂异常通常不能被治愈。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一般可以得到控制。

有些血脂异常由一些疾病所致,还有些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治疗这些基础疾病或停服上述药物后,血脂异常是可能被治愈的。

导致血脂异常的因素

长期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年龄较大,女性在绝经后,家族中多发高脂血症,这些人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较高,要注意筛查血脂。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等疾病,或者服用利尿剂、激素等药物也可能出现血脂异常,但疾病好转或停药后常可恢复。

血脂异常是如何引起的?

血脂是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的总称。身体以两种方式获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种是肝脏产生;一种是自食物中摄取。血脂中的成分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参与形成细胞膜、合成胆汁酸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血脂异常实际上是血脂生成、摄入和代谢失衡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血脂的生成和代谢处于平衡状态,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合成过多、分解过少、摄入过多等,会使血脂升高。血脂异常通常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比重不同而已。种族、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甚至患某些疾病等都会影响血脂水平。

哪些人易患血脂异常?

  • 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者:饮食中摄入过多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会使肝脏转化甘油三酯的量增多,并且会影响胰岛素分泌,造成代谢紊乱,出现血脂异常。
  • 超重/肥胖,少活动者:这部分人群往往吃得更多,肠道吸收来源的血脂水平也就相应升高。并且,这些人常不爱运动,导致消耗减少,脂质易蓄积,造成血脂异常。另外,由于脂质的运输载体脂蛋白的活性异常,肥胖者的血脂通常无法在体内正常代谢,因此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
  • 吸烟、饮酒者:烟草中的有害成分(比如尼古丁、一氧化碳)可能刺激肝细胞大量合成不良血脂成分,并且抑制肝脏合成“好”胆固醇[3]。大量饮酒会影响血脂代谢,干扰负责运送血脂的脂蛋白的分泌,因此,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
  • 患有其他疾病或服用药物者:患有一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血脂代谢的途径,导致血脂在人体内蓄积,这称为继发性血脂异常。可能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减)、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一些用于治疗心脏病的 β 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 年龄较大者:随年龄增长,人们发生血脂异常的几率随之升高。
  • 更年期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更可能出现血脂异常。
  • 家人中有人患高脂血症:血脂异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遗传。有些人遗传有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导致血脂代谢困难,出现蓄积。

此外,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的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有皮肤或肌腱黄色瘤,或者跟腱增厚者等,也要警惕血脂异常,定期筛查。

血脂异常症状

血脂异常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是,血脂异常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表现出相应症状。

可能引起哪些症状或并发症?

血脂指标异常本身的影响是轻微的,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但有时可能会有一些表现,长期发展下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血脂异常最常见也最危险的危害,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时,会引起相应部位的缺血表现。
    • 粥样硬化发生在冠状动脉,可导致冠脉狭窄或堵塞,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 粥样硬化发生在脑动脉,会引起脑缺血,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长期慢性缺血可导致脑萎缩;造成脑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时,会出现偏瘫或脑血栓;部分患者的脑血管会发生破裂导致脑出血
    • 粥样硬化发生在肾动脉时,会引起夜尿增多、顽固性血压升高,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
    • 粥样硬化发生在为肠道供血的肠系膜动脉时,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可能发生肠壁坏死,引起便血、肠梗阻等症状。
    • 粥样硬化发生在下肢动脉时,可能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出现间歇性跛行,也就是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痛,放慢速度或站立休息后疼痛缓解,继续行走到一定程度后疼痛再次出现。更严重时足背的动脉搏动会消失,甚至部分组织会发生坏死、感染(坏疽)。
    • 粥样硬化发生在主动脉(体内粗大的动脉主干)时,一般没有特异性表现,但严重者可能发生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并发症,可能致死。
    • 粥样硬化发生在眼底动脉时,可能出现眼底出血甚至导致失明。
  • 脂肪肝:血脂异常者出现脂肪肝的几率较一般人明显升高。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干预或者大量饮酒,会进一步促进脂肪肝向肝硬化进展,最终可能出现黄疸、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严重并发症。
  • 黄色瘤是脂质代谢障碍伴随的皮肤病,仅影响美观,不危及生命。好发于眼睑,少数出现在手掌、指缝、臀沟、肘部和腘窝部。发生在眼睑的黄色瘤称睑黄色瘤,典型特征是,在上下眼睑靠近内眼角的皮肤上有黄色、质软的隆起,可逐渐增大,从米粒大小到占据大半眼睑不等。
  • 角膜环:表现为角膜(黑眼球)周围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可能是圆环或者弧形的半圆环。<45 岁者出现角膜环,是提示严重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 target='_blank'>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临床指标[2]
  • 急性胰腺炎:主要由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目前认为,血中甘油三酯超过 11.25 mmol/L 时,易引发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出现反复的腹痛、背痛等。
  • 勃起功能障碍:也就是俗称的“阳痿”,40 岁以上男性的血脂异常与勃起功能障碍关系更为密切。

综上,血脂异常虽然经常“沉默”,但任其进展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所以,要听从医生建议早期对血脂进行合理干预。

血脂异常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血脂异常的重要举措,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定期检查:建议20~40 岁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 1 次血脂,血脂检查项目应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40 岁以上男性和已经绝经的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议每 3~6 个月检测 1 次血脂。
  • 合理饮食:调整饮食种类及结构,注意摄入的食物量以及搭配的比例。推荐在饮食中把握一个总原则,即尽量少油,多吃蔬菜,食物品种多样,但每样不宜过多。日常要尽量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要吃得过饱。
  • 加强运动:运动不仅对调节血脂有帮助,对于血糖、血压、心肺功能等多方面也都有益处。我国指南建议的每周运动频率是 5~7 天,每次运动时间至少 30 分钟[1]。运动最好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若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应去医院请医生评价心肺功能以及从事体育运动的安全性,遵医嘱循序渐进的、从少量开始进行运动,避免一开始就大运动量运动。
  • 减重:控制体重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减少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可以减少 300~500 卡,并改善饮食结构,增加活动,这样可以使超重或肥胖者的体重减轻 10% 以上。建议把体重维持在健康水平,一般是体质指数(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保持在 20~23.9kg/m2,男性腰围一般要小于 85 厘米,女性腰围小于 80 厘米。
  • 戒烟、限酒:我国指南指出,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并且可以升高 HDL-C 水平。由于饮酒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尚无确切证据,提倡限制饮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