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作后应尽早接受治疗,打开阻塞的动脉对减轻心肌损伤至关重要。在刚出现发病症状时,应立刻拨打 120。治疗前等待越久,心脏损伤的风险越高,生存率也会降低。
请记住,胸部不适有多种表现方式,可发生于胸部、手臂、背部或下颌。若出现任何此类症状,应慎重对待,并立刻就医。
心肌需富氧血液的不断滋养。冠状动脉在血液供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动脉出现狭窄或阻塞,血液无法如既往般顺利流过。脂肪、钙、蛋白质和炎性细胞在动脉内积聚,形成大小、性质不一的斑块。
此类斑块会引发冠状动脉疾病的初期症状。随着斑块积聚,输送至心肌的氧气减少。当人体需要氧气(用力或活动期间)时,更易出现胸痛或其他症状。
斑块外表面可能破裂,血小板(血液中有助于血液凝固的圆盘状物质)促使斑块周围的血液凝结,此过程类似于结痂。如果血栓彻底阻塞动脉,心肌将会极度缺氧。此现象称缺血。在此后的短时间(甚至数分钟)内,心肌细胞死亡,造成永久性损伤,这就是心脏病发作过程。
虽然不常见,但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引起心脏病发作。冠状动脉的肌肉内壁在一定时间内可根据心肌需求收缩或舒张。冠状动脉可能毫无征兆地收缩或痉挛,减少心肌血液供应并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在休息状态下发生,无明显冠状动脉疾病者也可能出现此情况。
每条冠状动脉都向心肌特定区域供血。心肌的损伤程度取决于阻塞动脉供血面积的大小和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长短。尽早治疗可减少心脏病发作造成的损伤。
心脏病发作过后心肌开始修复,耗时约 8 周。与皮肤损伤类似,心脏损伤愈合后也会在受损区域形成瘢痕。然而,新瘢痕组织不会收缩。因此心脏病发作后,心脏泵血能力降低。降低幅度取决于瘢痕的大小及位置。
急诊人员会询问症状,随后判断是否为心脏病发作。心脏病发作的诊断基于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治疗的目标是进行快速治疗并限制心肌损伤。
诊断心脏病发作的相关检查如下。
心脏病发作后服用处方药物是为了:
如果需要,医生还会处方包括治疗心律不齐、降低血压、控制心绞痛及治疗心力衰竭的其他药物。
需了解自己服用的药品名、用途、服用频率及服用时间。医生和护士应与患者一起审查患者的所有药物。需保留一份药物清单,每次就诊时携带药物清单供医生过目。如果对所服药品有疑问,请询问医生和药剂师。
冠状动脉疾病无法被治愈。为了预防病情恶化,需遵循医嘱,对生活方式做出必要改变。应戒烟、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此外,应遵循锻炼计划、保持健康体重,控制压力。同时,摄入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出院后何时应复查?出院后的 2~6 周内,应进行复诊。医生需评估恢复进度,可能要求定期接受诊断性检查(例如运动负荷试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此类检查有助于医生评估冠状动脉阻塞情况及疾病是否进展,并制定治疗计划。
如果出现包括胸痛、气促(尤其是休息时)、头晕目眩或心跳不规律等症状,立刻就医。
出院后的 2~6 周内,应进行复诊。医生需评估恢复进度,可能要求定期接受诊断性检查(例如运动负荷试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此类检查有助于医生评估冠状动脉阻塞情况及疾病是否进展,并制定治疗计划。
每年有超过 100 万美国人心脏病发作。心脏病发作又名心肌梗死,会对心肌造成永久性损伤。梗死即指血液及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肌肉组织死亡。
一旦确诊为心脏病发作,需立刻接受治疗,治疗可能在救护车上或抢救室中进行。可采用药物、导管手术及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抑制血栓形成,防止血小板聚集并附着于斑块上,稳定斑块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必须尽快给药以减少对心脏的损伤。延误时间越长,心脏损伤越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也越差。
治疗药物包括:
心脏病发作时或发作后处方其他药物可减轻心脏工作负荷,改善心脏功能,扩张血管、减轻疼痛,防止任何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在心脏病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可能需立刻前往心脏导管室直接评估心脏和动脉情况及心脏受损情况。某些情况下,可能需接受手术(例如血管成形术或心脏支架)以打开狭窄或阻塞的动脉。此类手术可与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结合使用,以打开狭窄的动脉并溶解阻塞动脉的血栓。
如有必要,可接受旁路手术以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治疗(药物治疗、心脏直视手术及诸如血管成形术等的介入手术)并不能治愈心脏病。曾有心脏病发作史或曾接受治疗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次发病。仍可能复发,需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心脏病发作。
心脏病有许多危险因素,部分可控,部分则不可控。心脏病的不可控危险因素包括:
当然,也有许多心脏病危险因素是可控的。实际上,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即可降低心脏病风险。心脏病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
心脏病发作后的治疗目标为保持心脏健康,降低心脏病复发风险。最佳选择就是服用药物、改变生活习惯并且定期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