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在婴幼儿时期就会出现贫血症状,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患有先天性的血液系统疾病,最好及早去医院确诊。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血液检测和红细胞酶活性测定,可以作出初步的临床评估。随后,结合基因测序分析就能得出精确的诊断结果。
患者在婴儿期就会表现出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慢性贫血和黄疸(皮肤或眼睛呈黄色)。由于其他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或毒性物质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因此家长最好尽快带患儿去血液专科确诊病情。
注意:婴儿出现贫血和黄疸现象,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务必及早确诊,及早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开展治疗和护理,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可能询问的内容包括:
● 正在服用的任何药物;
● 是否接触过有毒物质;
● 其他家庭成员的病史。
随后,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辅助检查来鉴别发生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最终得出确诊结果。这些检查可能包括: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者应该注意增强体质,讲究个人卫生,传染病高发季做好防护,尽可能降低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分,氧气在肺毛细血管网与红细胞结合之后,运送到全身的各处组织器官,满足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所需。随后,红细胞又会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完成气体交换的整个流程。由此可见,红细胞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当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发生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glucose phosphate isomerase deficiency),导致红细胞的糖代谢过程受到影响,难以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进而破裂,发生溶血。持续性的溶血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波及全身各处器官,甚至有致死风险。自从1968年报告首个病例以来,世界各地已陆续发现了约60例患者。因该病临床相对罕见,估计其发病率小于1/50万。
对于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临床始终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当患者严重贫血时,就需要接受输血治疗。但长期依赖输血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并增加感染风险。目前,临床推荐施行脾切除术,以减少患者对输血的需求。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者是先天性的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的糖代谢途径异常,各种代谢物质处于失衡状态,影响红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形态结构,使其更易于发生破裂。
目前认为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可能存在 2 种生物学功能: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基因突变造成在人体内的活性大幅降低,形成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最严重的危害就是阻碍了正常的糖代谢过程,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目前国内外报告的病例总体呈散发性分布。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者以自幼伴有先天性慢性贫血和黄疸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智力和运动障碍。随着年龄上升,病情可能不断进展,甚至由感染导致急性加重而致死。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儿出生后就伴有轻度~重度贫血,大多数在童年或青少年阶段就因为病情严重而就诊。
重度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可导致怀孕期间即出现胎儿水肿,新生儿出生后即难以存活。
对于出生时能够存活的患儿,如果病情无法得到控制,将会日益严重并出现下列问题:
由于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属于遗传疾病,因此就个体而言无法预防自身发病。假如家庭中已有确诊的患儿,医生会在母亲再次怀孕时,推荐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产前基因检测,提前知晓胎儿是否为先天性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