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腹痛、贫血、腹部肿块、发热等症状,病情进展快。
原发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类似,因此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如超声、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胃肠镜、MRI(磁共振成像)及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对于发现病变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结外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淋巴瘤' target='_blank'>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多为 B 细胞性,以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约占 50% 左右。T 细胞或 NK/T 细胞肠道淋巴瘤在我国也不少见,占 15%~20% 左右。
原发肠道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急诊手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择期手术)、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化疗)、放疗、生物治疗或放化疗,或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针对每一位患者,应该根据其年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理表型、临床分期、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传统化疗方案为 CHOP 方案(是治疗非淋巴瘤' target='_blank'>霍奇金淋巴瘤的经典疗法),但是治疗效果欠佳,纳入利妥昔单抗的 R-CHOP 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化疗的原则不同:
肠道淋巴瘤总的 5 年总生存率为 50%~60%,与肠道淋巴瘤相关的预后因素包括原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治疗方式等。其中,晚期(Ⅳ期)、IPI 评分处于中高危以上、侵袭性病理类型、T 细胞来源淋巴瘤均为预后不良因素。
肠道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变异、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因素有关[2]。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腹痛、腹部肿块、大便性状改变,可同时合并贫血、消瘦、发热、盗汗,部分患者表现为急腹症,如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