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发现有黄疸或溶血症状,最好及早去医院接受诊治。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血样、尿样检测,一般就可以得出诊断结果。有时可能还需进行骨髓穿刺或基因测序,才能明确具体病因。
假如患者出现明显的黄疸或溶血症状,应该及早就医,查明病因。因为诱发溶血的因素复杂多样,很可能无法通过自我诊断和治疗实现缓解。所以,患者应该尽早接受检查,根据医生的诊断制定后续的处置措施,尽可能改善症状或维持病情稳定,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注意:对于儿童患者的溶血症状要格外引起重视,因为各种基因缺陷、感染或毒素都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家长务必尽快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可能询问的内容包括:
随后,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辅助检查来鉴别发生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些检查可能包括: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帮助区分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尿液检查:包括尿胆原,尿隐血实验和尿含铁血黄素实验等。
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检查项目,了解具体病因,例如:
溶血患者应该注意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讲究个人卫生,传染病高发季做好防护,尽可能降低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分,随血流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全身。吸入肺部的氧气只有与红细胞结合之后,才能运送到各处的组织器官,满足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所需。随后,红细胞又会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完成气体交换的整个流程。由此可见,红细胞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 120 天左右,随后就会自发破裂,并通过脾脏清除。所谓“溶血(Hemolysis)”,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红细胞破裂、溶解。但临床所说的溶血通常是指红细胞由于某种病理因素或药物毒副作用,寿命缩短,提前破裂。假如红细胞消耗的速度超过造血干细胞的代偿能力,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就会减少,引发溶血性贫血,并造成一系列危害,甚至有致死风险。
在患者出现严重溶血时,医生会给予输血治疗。目前对于先天性溶血,临床始终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切除脾脏,以减少对输血的依赖性。获得性溶血的治疗重点在于尽早去除病因,例如停用致病药物或积极治疗原发病。
当溶血严重时,患者需要接受输血治疗;新生儿甚至需要开展换血疗法。
先天性溶血无法实现彻底根治,因此医生的治疗策略以支持治疗为主:
获得性溶血的重点在于去除病因:
长期依赖输血的重症患者可以考虑切除脾脏:
溶血患者的病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2类:先天性溶血和获得性溶血。先天性溶血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溶血。获得性溶血是在其他疾病、药物的作用下发生溶血。
溶血患者的病因复杂多样,根据其来源大致分为 2 类:
此类患者体内生成的红细胞往往存在各种功能和结构缺陷,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往往提早破损、清除,无法达到正常的使用寿命。临床最常见的就是镰状细胞性贫血、贫血' target='_blank'>地中海贫血、G6PD 缺乏症(俗称蚕豆病)等。
人体中存在相应的淘汰机制,如果红细胞发生破损就会被报废、清除。一旦报废的红细胞过多就会产生 2 方面的问题:
溶血患者的严重程度轻重不一,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部分轻度溶血患者可能完全没有察觉自身有任何异常。部分先天性重症溶血患者自幼就会出现黄疸和贫血,甚至难以存活。溶血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肤色苍白、黄疸、深色尿,同时伴有各种缺氧症状,例如头晕、乏力。
溶血的病因复杂多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过程、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部分轻度溶血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部分先天性重症溶血患者自幼就伴有新生儿黄疸和慢性贫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临床患者最常见的溶血相关症状主要包括:
假如胎儿发生溶血,在母亲怀孕期间就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难以存活:
伴有明显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的患者,可能会陆续出现下列问题:
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药物或疾病所引发的溶血,患者自身都难以实现有效预防,只能在发现症状后尽快就医诊治。推荐孕妇在孕期务必接受规范的产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