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腮腺恶性肿瘤,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Parotid malignant tumor),根据肿瘤细胞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腮腺恶性肿瘤及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原发性腮腺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腺体细胞,及腺管上皮细胞,腮腺淋巴瘤也可原发于腮腺淋巴结或淋巴结外腺体组织。而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则由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腮腺区域淋巴结所致。最常见的原发性腮腺恶性肿瘤为黏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导管细胞癌、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率较低。腮腺恶性肿瘤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目前1 ~ 91 岁均有相关病例报道,但发病年龄以 40~69 岁多见,男女比例约为 1.2∶1。好发于耳下、耳屏前及耳后区域,双侧腮腺均可发生,且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早期可无任何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随病程发展可出现疼痛、麻木、面神经瘫痪、耳鸣以及开口受限和吞咽不适等伴随症状。手术是腮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病变范围可选择肿瘤扩大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全切术,术后可辅助放疗以降低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在涎腺肿瘤中,腮腺肿瘤发病率最高,腮腺恶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 20%~30%,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 0.6%~6%,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
口腔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域出现无痛性肿物,或肿大淋巴结,逐渐增大。
  • 出现面神经瘫痪、耳颞部放射性疼痛,无明显诱因的耳鸣等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 口腔颌面外科
  • 头颈肿瘤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腮腺恶性肿瘤?

  •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病期、自觉症状。通过视诊、触诊进行详细临床检查,了解病变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面神经功能。
  • 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可了解病变部位、瘤体大小和数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可记录肿瘤边界、内部回声和血流分级。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内部结构不均匀且血流丰富,但由于腮腺肿瘤细胞多样性,部分良性肿瘤内部也可存在不均匀回声区域,而低度恶性肿瘤血流信号多不丰富。因此,单纯依靠超声检查判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特异性不高。
  • CT:CT 影像结果不能作为恶性肿瘤定性依据,但在了解病变定位、侵犯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区域淋巴结肿大情况方面有重要作用。
  • MRI(磁共振成像):在图像显示方面与 CT 类似,但可显示神经影像,有助于判断腮腺区域神经是否为肿瘤侵犯。
  • 穿刺细胞学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准确度较高,对于术前腮腺肿瘤的定性有较大价值,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吸取组织量较少,对于深叶肿瘤取材存在困难,且容易造成种植转移。
  • 术中冰冻活检:不但可以对肿瘤定性,还能提示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在术式选择尤其是面神经的取舍方面为医师提供重要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症状出现多久了?
  • 肿物有无消长史?
  • 是否服用过抗生素,服药后肿物大小有无明显变化?
  • 肿物大小与进食是否有关?
  • 有无疼痛、麻木症状?
  • 有无化学物品接触史?有无放射线暴露史?
  • 直系亲属中是否有恶性肿瘤患者?
  • 是否进行过腮腺肿瘤手术?

患者可能问医生哪些问题?

  • 我是怎么患上腮腺肿瘤的?
  • 需要行哪些检查?能否在术前确诊?
  • 能否行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后是否会复发?生存时间有多长?
  • 疾病是否会遗传?
  • 治疗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日常

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戒烟;
  • 术后建议流质饮食过渡至普食,可口服阿托品以减少腺体分泌,降低涎瘘发生率;
  • 均衡饮食,增强营养;
  • 如术中保留面神经,术后发生神经损伤' target='_blank'>面神经损伤症状,可适当口服神经营养药物。

腮腺恶性肿瘤介绍

腮腺恶性肿瘤(Parotid malignant tumor),根据肿瘤细胞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腮腺恶性肿瘤及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原发性腮腺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腺体细胞,及腺管上皮细胞,腮腺淋巴瘤也可原发于腮腺淋巴结或淋巴结外腺体组织。而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则由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腮腺区域淋巴结所致。最常见的原发性腮腺恶性肿瘤为黏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导管细胞癌、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率较低。

  • 腮腺恶性肿瘤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目前1 ~ 91 岁均有相关病例报道,但发病年龄以 40~69 岁多见,男女比例约为 1.2∶1。好发于耳下、耳屏前及耳后区域,双侧腮腺均可发生,且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 早期可无任何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随病程发展可出现疼痛、麻木、面神经瘫痪、耳鸣以及开口受限和吞咽不适等伴随症状。
  • 手术是腮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病变范围可选择肿瘤扩大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全切术,术后可辅助放疗以降低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
  • 在涎腺肿瘤中,腮腺肿瘤发病率最高,腮腺恶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 20%~30%,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 0.6%~6%,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

美国腮腺恶性肿瘤治疗

手术治疗是腮腺恶性肿瘤首选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变性质、病理分类、临床分期、神经受累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结合术后放疗以降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需要注意的是,腮腺恶性肿瘤不能做单纯肿瘤摘除,而应在肿瘤边界外正常组织内进行切除。术中冰冻活检不但能在术中快速确定肿瘤性质及大致病理类型,还在判断肿瘤边界方面有重要作用[5][6]

  • 切除范围:对于腮腺浅叶内体积较小肿瘤可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如肿瘤位于腮腺深叶或已累及深叶腺体组织,则需行腮腺全切除术。如肿瘤已侵袭破坏腮腺外组织,则应行扩大切除术,遗留组织缺损可考虑行皮瓣转移缺损修复术。
  • 面神经处理:面神经的取舍,取决于面神经是否被肿瘤累及。低度恶性肿瘤且无术前面神经受累症状,术中未见明显肿瘤侵犯者,应积极予以保留;如术前已有神经受累症状,或术中见肿瘤已侵蚀破坏神经者,可根据肿瘤恶性程度及面神经累及部位确定神经切除范围。
  • 颈部淋巴结处理:据国外文献报道,83% 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故不建议对所有患者行预防性颈淋巴清扫术。对于术前已发现淋巴结肿大患者可于手术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如术前未发现明显肿大淋巴结者,可暂不行颈清。术后密切观察,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再行颈淋巴清扫术。
  • 多数腮腺恶性肿瘤对于放射线不敏感,故单纯放疗不能达到根治肿瘤目的,但手术后辅助放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对于某些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的肿瘤,术后可采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技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
  • 淋巴瘤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腮腺淋巴瘤手术目的多为切除活检,术后需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选取不同化疗方案。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腮腺恶性肿瘤术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80%,其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规范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导致腮腺恶性肿瘤的因素

腮腺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目前较为确定的是放射暴露可能为腮腺恶性肿瘤的诱因。即使是长期暴露于小剂量射线下,或使用医用放射性碘剂进行治疗,也有发生该类肿瘤的风险[4]。某些基因的突变,也可能导致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生,例如在肌上皮癌中可检测到 MECT1-MAML2 基因的重排,腺样囊性癌中发现 MYB-NFIB 基因的异位表达。

腮腺恶性肿瘤症状

主要表现为腮腺区域不断增大的肿块,可伴随疼痛、麻木、面神经瘫痪、耳鸣、开口受限及吞咽不适等症状。部分恶性肿瘤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1][2][3]

腮腺恶性肿瘤有哪些症状?

  • 腮腺恶性肿瘤表现为单侧耳垂下、耳前区或耳后肿物,其中耳垂下发病率最高。多数肿瘤早期为无痛性圆形或椭圆形肿物,或呈结节状,质地中等,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界限较清楚,具有一定活动度。部分低度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较为缓慢,具有较长的临床病程。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生长速度较快,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 疼痛:疼痛是腮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大约 40% 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疼痛并因此而就诊。疼痛可能由肿瘤细胞侵犯神经造成。在不同的腮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具有嗜神经性,有沿着纤维(神经纤维与胶原纤维)生长的倾向,早期即可出现疼痛。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和腮腺鳞状细胞癌因生长迅速,中晚期部分肿瘤细胞因缺血而出现坏死,造成表面破溃、感染,常伴有剧烈疼痛。
  • 神经症状:根据肿瘤累及神经的不同功能,可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症状,如面神经受累表现为面神经瘫痪,耳大神经受累,表现为耳周皮肤麻木及感觉异常,耳颞神经受累,则表现为放射性疼痛,可沿腮腺区域向耳颞区和颞下颌关节区域放射。其中面神经瘫痪是最常见的神经症状。
  • 腮腺腺体为颈深筋膜浅层所构成的腮腺鞘膜包裹,称为腮腺筋膜。腮腺恶性肿瘤可突破致密的腮腺筋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隔、肌肉和皮肤,出现相应症状。如肿瘤侵袭咬肌可导致开口受限;破坏外耳道并累及耳咽管,可出现耳鸣及听力障碍;当肿瘤穿破腮腺筋膜时,还可能出现涎瘘。
  • 当肿瘤侵袭破坏腮腺导管时,可因唾液潴留造成腮腺肿胀疼痛。
  • 淋巴结肿大:腮腺是唯一具有实质内淋巴结的唾液腺。腮腺淋巴结除发生淋巴瘤外,还可收集肿瘤转移细胞、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鼻咽癌肾透明细胞癌胃癌乳腺癌,均有可能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出现腮腺淋巴结肿大。同时,部分晚期恶性肿瘤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出现腮腺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
  • 远处转移:腺样囊性癌易发生血行转移,转移率高达 40%。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肺部,脑、肝脏及骨转移也可发生。

腮腺恶性肿瘤预防

腮腺恶性肿瘤的预防主要在于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 尽量避免直接暴露于射线下;
  • 戒烟戒酒;
  • 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 注意补充维生素。

美国日本医生

Chadwick Marshall MD
经验:11-20年
Stephen Engroff MD
经验:11-20年
Andrew Bernstein DO
经验:11-20年
Karl Kasamon MD
经验:11-20年
Timothy Lifer DO
经验:11-20年
Landon McLain MD
经验:11-20年
Cocav Rauwerdink MD
经验:11-20年
Lee Walker MD
经验:11-20年
Marcela Maus MD
经验:11-20年
Edward Lahey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