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伴有高粘滞血症高危因素,且呈现相关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血液检查(例如血常规和血流变)来确诊,有时也会进行一些其他检查来明确具体病因。
如果患者伴有高粘滞血症高危因素,且呈现相关症状,例如头晕目眩、乏力、气急、视力受损、止血/凝血异常(详见“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假如患者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血粘度异常,也应尽早就诊,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高粘滞血症是血细胞或血浆成分异常的表现,可能由多种病因所致,不是通过自我诊断或治疗就能解决的。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明确病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才能制定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医生会首先进行常规检查和询问病史来初步判断病情。
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检查项目,了解原发病的具体情况,例如: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改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经由心脏和血管在全身各处循环流动,其中的血细胞各司其职,输送氧气,消灭外来病原体。当由于某种病理因素导致血液粘度上升,发生高粘滞血症(Hyperviscosity Syndrome)时,血液的流动性就会降低,进而影响氧气和营养的输送效率,并可能发生脂类物质沉积,甚至造成血管梗阻或器官损伤。
高粘滞血症的形成过程复杂多样,是不同类型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有表现。总体而言,就是血液的构成组分出现了异常状况,例如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或是血浆中的蛋白质、脂类物质的含量过高等。临床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这一症状,并引起各种健康危害,医生需要根据相应的病因开展个体化的治疗。
新生儿患者最有效的是换血疗法;假如成人患者病情严重,医生会推荐实施血浆置换术。与此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高粘滞血症的治疗重点在于纠正血液成分的异常状态,快速降低血液粘度,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高粘滞血症主要是血细胞或血浆成分异常所致,它是由多种疾病所引发的一种共有的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
高粘滞血症是由多种疾病所引发的血细胞或血浆成分异常。最常见的病因包括:
临床常见的高危人群:
新生儿发病的主要高危因素:
高粘滞血症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有表现,并没有明显的典型特征。患者仍以原发病症状为主,可能呈现缺血、缺氧症状,例如头晕、乏力、气急;也可能是止血功能异常,例如止血困难、经常流鼻血和牙龈出血、皮下常有瘀斑。
高粘滞血症并没有明显的典型特征,患者仍以原发病症状为主,并不会察觉自身血粘度上升。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无论处于何种年龄段的患者,都务必及早实施干预,针对病因开展治疗,以使症状获得明显改善。假如未能采取恰当的处置措施,高粘滞血症可能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永久性的器官功能损伤或妨害儿童的正常发育。
高粘滞血症患者如果不及时改善血液粘度,病情必将日益严重,并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导致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新生儿发生高粘滞血症的过程较为复杂,难以预防。成人则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各相关疾病,进行早期临床干预,预防病情进展至一定阶段形成高粘滞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