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无节制增生为特点的恶性肿瘤,增生的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M-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浆细胞因子等)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
血液

就医

检查

1.周围血象

贫血一般为中度,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血中可有少量幼粒,幼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早期多正常,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稍增多,晚期常有全血细胞减少,多系骨髓浸润和化疗药物抑制的结果。

2.骨髓检查

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在疾病初期,骨髓病变可呈局灶性,结节性分布,因此,一次检查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宜作多部位穿刺,由于胸骨易累及,必要时胸骨穿刺应是重要诊断步骤,在骨压痛或X线片发现有病变的部位穿刺,阳性机会较多,骨髓有核细胞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当浆细胞在10%以上,伴有形态异常,应考虑骨髓瘤的可能。

3.异常球蛋白

(1)高球蛋白血症和M蛋白 约95%患者,血清总蛋白超过正常,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正常或减少,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在纸上或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上可见一异常电泳图形,即M球蛋白。

(2)本周(凝溶)蛋白 本周蛋白是多余轻链所构成,分子量小,可通过肾小球膜而从尿中排出,50%~80%的骨髓瘤患者可阳性,当尿液逐渐加温至45~60℃时,本周蛋白开始凝固,继续加热至沸点时重新溶解;再冷至60℃以下则又出现沉淀,本周蛋白来自血液,由于尿中大量漏出,所以在血清蛋白电泳中反而不能测得波峰,在本病初期,本周蛋白常间歇出现,晚期才经常出现,故本周蛋白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应反复查尿,此外,本周蛋白并非本病所特有,如慢性白血病、骨骼转移癌、多发性肉瘤红细胞增多症、老年性骨质软化症以及纤维囊性瘤等,亦可呈现阳性反应。

4.其他

由于骨质广泛破坏,大量的钙进入血液循环,出现高钙血症,血磷主要由肾脏排出,故肾功能正常时,血磷正常,但晚期病人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时,血磷可显著升高,由于骨髓瘤主要是骨质破坏,而无新骨形成,因此血清碱性磷酸酶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约70%患者因本周蛋白与游离钙在肾小管内结合,沉淀及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蛋白淤积而引起肾单位的破坏及肾功能减退,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及血尿,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增高,部分患者血胆固醇显著降低。

诊断

骨髓中含有10%以上的浆细胞或浆细胞瘤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标准,且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血清中存在M蛋白,其含量一般大于30g/L;②尿液中含有M蛋白;③有溶骨性病变或广泛的骨质疏松。此外,上述条件必须不是因转移癌、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或淋巴瘤导致。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介绍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无节制增生为特点的恶性肿瘤,增生的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M-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浆细胞因子等)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

美国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1.常规治疗

治疗包括2个方面,一是支持疗法,二是全身化疗。

(1)支持疗法 疾病活动期应多饮水,每天2~3L,保持尿量>1500ml/d,有利于轻链、钙、尿酸的排泄,有高钙血症者应紧急处理,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促进钙的清除,有效的化疗也可降低血清钙的水平,如以上方法无效,可用骨膦、降钙素及硝酸镓。化疗期间配合用别嘌醇300mg/d以治疗高尿酸血症。

贫血的纠正,可酌情输注压积红细胞及合并使用雄性激素,根据病情需要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但疗效有限,伴有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者,可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化疗有效的病例血红蛋白可随之上升。

血浆置换用于高黏滞综合征或急性肾功能不全,由于M-蛋白的减少致使肾功能改善。慢性透析应在取得化疗反应后开始,积极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2)全身化疗 凡属Ⅱ、Ⅲ期或Ⅰ期伴有本周蛋白尿者均需进行化疗。标准的化疗方案是烷化剂氧芬胂加泼尼松(强的松)(MP方案)间歇脉冲式应用,服药4~7天,间歇4~6周。本方案有效率50%~60%,完全缓解占3%,治愈极为罕见,近年的研究表明,采用MP方案治疗,生存期与泼尼松(强的松)的剂量有关,较大剂量的泼尼松(强的松)明显可延长生存期。联合化疗至20世纪70年代初引入,M2方案被国内外临床医生广泛采用,有效率87%。

(3)维持治疗 干扰素α(IFN-α)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及调节癌基因表达的作用,抑制效应主要针对非周期肿瘤细胞(GO-G1),还可增加NK细胞活性,减少M蛋白生成,减少克隆形成及标记指数,目前最有希望的维持治疗方法是用干扰素α(IFN-α)。

(4)缓解后行异基因或自身骨髓移植 仍有争议,因本病患者年龄大,不能耐受骨髓移植所致的严重合并症。

(5)其他药物治疗 IL-6是骨髓瘤细胞重要的生长因子。

(6)沙利度胺(反应停) 沙利度胺目前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难治、复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2.择优方案

(1)对初治病人,应首先M2方案:(具体见前页治疗)本方案有效率及缓解率相对较高。并且副作用较少。病人易于接受。间隔3~4周开始下1个疗程。连续6次,如果病情有变化再更换方案。

(2)化疗同时加用干扰素α:可抑制骨髓异常浆细胞的增殖,延长缓解期及生存时间。可用干扰能(进口)或干扰素(国产)。国外多用NP方案+1FIV(a-2b)联合方案。

(3)对已发生骨病的患者,如溶骨性损害、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高钙血症等。在用有效的化疗同时,合用双磷酸盐制剂治疗。双磷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防止破骨形成。促进钙的吸收,并有直接抗肿瘤作用。对于缓解骨痛也有显著的效果。

(4)对于难治性、复发性骨髓瘤,可用沙利度胺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导致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因素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发病危险因素有电离辐射和某些化学品的应用,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电离辐射是最有证据的MM危险因素,DNA和DNA上的特殊的原癌基因可能是致癌电离辐射的主要靶位,在原子弹爆炸后的较大剂量辐射幸存者中,经过长期潜伏后,MM的发病增加,而放射线工作者的MM发生与长期低剂量受照射有关,MM的发生危险较正常人群增加2倍。吸烟,饮酒现认为与MM发病无关。

已有双胞胎和家庭MM发病的报道,但尚无证据证明M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尤其是近年来对抗凋亡的基因bcl-2的研究,使对MM的发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免疫系统的慢性抗原刺激如细菌、病毒感染等在MM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各种研究结果不一致,需做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在AIDS高危人群中亦有MM发病的报道,但两者的关系不清。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症状

临床表现

1.骨痛

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占70%~80%,腰背部和肋骨痛为最多,可因活动而加剧,持续性局部痛或压痛提示可能有病理性骨折,溶骨损害多见于椎骨、颅骨、肋骨、锁骨、肩胛骨及骨盆,X线表现为多发性穿凿样损害,骨质稀疏与病理性骨折。

可进行CT或磁共振影像检查,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溶骨损害可能致高钙血症,骨髓瘤浸润骨质明显时可能局部隆起,形成肿块。

2.免疫缺陷

本病的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免疫缺陷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如抗体生成减少,粒细胞溶酶体减低,粒细胞低于正常以及补体功能异常,此外一些患者的T细胞功能虽然正常,但CD4+细胞亚群降低,CD4/CD8比值减低,感染可伴C反应蛋白升高(IL-6升高),引起肿瘤细胞增生,促使疾病进展,故感染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3.肾脏损害

90%的患者可出现蛋白尿,特点为不伴高血压,用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检测本周蛋白尿的阳性率为80%,约有50%患者诊断时有血清肌酐含量升高。

4.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

血清蛋白电泳显示M峰者约占80%,可能是最早发现的异常,10%表现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0%电泳无异常发现。

5.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80%的患者可伴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系由于正常骨髓被增生的瘤细胞所替代,但二者不成比例,近期研究提示骨髓瘤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下,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良,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有效,粒细胞减少极为少见;凝血障碍可因血小板功能不良或M-蛋白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所致。

6.神经系统症状

仅见少数患者,如脊髓压迫所致的瘫痪,神经根疼痛及排便障碍;淀粉样变浸润周围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高黏滞度导致头痛、无力、视力障碍及视网膜病变。

7.其他

若M-蛋白形成冷球蛋白,则可出现雷诺现象,循环障碍及坏疽,淀粉样变的发生率我国仅占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