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三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不伴腹泻病史,是诊断aHUS主要的临床依据。多数患者补体C3降低,但是血浆C3、C4、CFB、CFH 和CFI水平正常并不能排除aHUS,检出补体蛋白相关基因突变及补体因子抗体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患者一旦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损伤、血小板减少的经典三联征,应尽早就医。这些情况常伴有严重高血压。20%的患者可有肾外表现,如神经、心脏及消化道等系统受累。
儿科,血液科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被称为“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STEC-HUS)”;其他病因导致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被称为“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aHUS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或获得性补体旁路异常,特别是补体旁路调节蛋白的异常。[1]
aHUS治疗包括特异性治疗和综合治疗。特异性治疗包括阻断补体活化途径和血浆置换。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支持、药物、血浆置换、肾移植手术等。
1.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补充营养、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透析等。
2.药物治疗。 所有原发性aHUS患者均适合使用补体抑制剂治疗。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是人源化C5单克隆抗体,具有减少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及后续的肾损伤的效果。使用依库珠单抗治疗时,需监测补体活性;因该药可增加脑膜炎球菌感染风险,患者应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
3.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可帮助清除有缺陷的突变补体蛋白和自身抗体,并补充正常的补体蛋白,还可以使急性肾损伤患者避免容量超负荷及高血压的风险,即改善肾功能及血液情况。
4.肾移植。当上述治疗无效且逐渐出现慢性肾衰竭时可考虑进行肾脏移植,但肾移植后可再发本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