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一些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根据体格检查结果,医生会让你做辅助检查,以帮助诊断动脉粥样硬化[1]。
轻度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胸痛(心绞痛)、脑中风、走路时下肢疼痛(也叫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通常是就诊的原因[1]。
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诊断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日常要注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在动脉血管壁中聚集,形成斑块,可以影响到动脉的血流。斑块可能发生破裂,形成血凝块,导致动脉阻塞[1]。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时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1]。
一些药物能够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1]
有时候需要更加积极的手段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出现严重的症状或血管阻塞威胁到肌肉或皮肤组织的存活,那么就有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如下方法:
尽管还不清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原因,但清楚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始于动脉内层(内膜)的损伤。
以下因素可以导致动脉内膜的损伤,随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
一旦动脉内膜被损伤,血流中的血细胞和其他物质在损伤的动脉内膜处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损伤的动脉内膜处逐渐形成,由胆固醇和其他细胞产物组成的脂肪沉积物(斑块)。
斑块引起动脉管腔狭窄,使得该动脉供血的器官和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的功能[1]。
最终,一部分斑块可以脱落下来,进入血流。另外,斑块光滑的表面可以发生破裂,使得斑块里面包含的胆固醇和其他物质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流,形成血凝块。当血凝块阻塞身体某个部位的动脉时,会导致一系列症状。例如阻塞心脏动脉会引起心脏病[1]。
动脉粥样硬化是逐渐形成的,直到动脉明显狭窄或堵塞,血流减少到不足以供应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时,才会出现症状[1]。如果血凝块导致血流完全停止或者血凝块破裂,会导致心脏病或脑卒中[1]。
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取决于阻塞的动脉[1]。例如: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