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出现的具体症状,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C 反应蛋白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血管造影)等结果,排除其他和大动脉炎症状类似的疾病,最终进行诊断。
大动脉炎作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多数患者预后较好。所以治疗前后,家属除了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外,还需要定期陪同患者复查,通过接受血管造影,关注病情变化。
大动脉炎也叫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大动脉炎 80%~90% 的病例为女性,发病年龄通常在 10~40 岁之间。
大动脉炎会引起动脉全层呈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和纤维化,增厚的内膜向腔内增生,引起动脉的狭窄和阻塞,及狭窄动脉瘤样扩张,导致病变部位器官组织缺血。
大动脉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利用糖皮质激素,有效抑制全身性症状,使病情趋于稳定,还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扩张血管抗凝类药物以辅助。
一旦出现大的动脉瘤或不可逆的动脉狭窄,导致严重缺血,影响器官功能时,可能需要接受介入或手术治疗。
如果出现高血压、心衰等并发症,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大动脉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时间、疾病情况和炎症严重程度的变化,最终有可能出现加重或消退。
用药时注意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骨质疏松等。病情缓解后可停用糖皮质激素。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关注患者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当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时,进行及时应对和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高血压,医生也会进行对症治疗,通常会让患者接受两种以上降压药合并应用。
大动脉炎早期会出现血管堵塞,影响患者脏器的血液运输,对此,医生可应用介入治疗,为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也就是让患者的血管重新变通畅。
介入治疗主要目的就是血运重建,医生可应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用器械扩张、再通开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应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主要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效果已经在肾动脉、肺动脉的介入治疗上得到证实。如果该血管成形术无法实施或治疗失败,医生会向患者说明,需要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在脏器功能尚未丧失前,进行动脉重建,以达到治疗效果。
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应用药物,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可能后,再采取手术。
目前来说,大动脉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能与病毒、感染、内分泌异常相关。
大动脉炎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也可以根据血管病变的部位不同,主要分为四类:
根据不同阶段,分为:
第一阶段:患者可能出现疲劳、无意识的体重减轻、肌肉和关节疼痛、低热,可能伴有盗汗。
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出现这一阶段的症状,通常在意识到可能患病时,动脉已经受到长期损害。
第二阶段:患者可能出现肢体乏力或疼痛、头晕甚至晕厥、头痛、记忆力减退、胸痛、气短、高血压、腹泻、便血、贫血等。
根据血管病变的部位不同分为:
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脑部和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
主要累及降主动脉或腹腔动脉,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高血压(主要由肾动脉受累引起),可能出现具体症状有:
头痛、头晕、心悸、下肢发冷、间歇性跛行、肌肉萎缩、血尿、蛋白尿、下肢皮温低,阻塞远端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累及多处血管,属多发性病变,具有头臂动脉型和胸、腹主动脉型的症状特征。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以上三种类型均可合并肺动脉受累。大动脉炎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合并肺动脉受累,罕见单纯肺动脉受累。晚期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具体症状有:
大动脉炎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平时要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细菌、病毒感染的几率,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