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本身存在相关病史,如 HPV 或 HIV 感染、存在肛交或有性疾病史、有宫颈、外阴或阴道肿瘤病史以及存在免疫缺陷等,如果出现直肠出血、肛门疼痛、肛周肿块、局部瘙痒、流脓、里急后重、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通常表现为出血,常见于内痔出血,使诊断时间延迟。还可出现肿块、难以愈合的溃疡、疼痛、瘙痒、分泌物、粪便失禁和瘘管等症状。肛周肿瘤的诊断需通过病理活检证实。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日常应注意以下事项:
肛周肿瘤是指发生在肛管及肛门周围的良、恶性肿瘤。该病临床并不常见,但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同步放化疗可以取代过去的局部切除手术,成为肛周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治疗该病须采用多学科治疗,包括肛肠科、消化科、肿瘤内科、普通外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及影像科。
肛缘癌和肛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非常相似,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 5-FU(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卡培他滨和丝裂霉素、5-FU 和顺铂等进行全身化疗为基础,并同步放疗。对于小的、分化良好(T1N0 高分化)的肛缘癌,可在保证充分切除肿瘤边缘的基础下,以局部切除术为主要治疗。
所有肛周肿瘤的患者需要随访,定期临床评估。主要治疗后,活检证实存在区域性进展病变的患者,应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肿块完全退缩后,如果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存在病变局部复发的患者,应接受 APR 手术联合永久性结肠造口术;腹股沟淋巴结局部复发的患者,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如果既往腹股沟未接受过放疗,可考虑放疗,加或不加化疗。存在转移性肛周肿瘤的患者,应接受 5-FU 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或新的临床试验药物。
盆外肛门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肺和盆腔外淋巴结。肛门癌是一种罕见肿瘤,仅有 10%~20% 的肛门癌患者存在盆外转移,研究表明含有氟嘧啶类为基础,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可使转移性肛门癌患者获益。
活检证实为局部进展病变的患者适合行包括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和结肠造瘘在内的根治性手术。如果腹股沟淋巴结阳性,应当追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肛周肿瘤治疗不及时,预后极差。积极治疗后,患者也应当注意病情的监测和定期随访。原发肿瘤的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等,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肛周肿瘤与 HPV 感染密切相关,尤以高危型 HPV(HPV-16 或 HPV-18 亚型)为主要致病因素。86%~97% 的肛周肿瘤是由 HPV 感染造成。
肛周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