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

原发性鼻腔及鼻窦淋巴瘤,是指源于或限于鼻腔及鼻窦的淋巴结外受累的非淋巴瘤' target='_blank'>霍奇金淋巴瘤。该病发病率不高,临床上少见,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 14% 左右。占所有非淋巴瘤' target='_blank'>霍奇金淋巴瘤的 0.2~2.0%。其中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在亚洲、中南美洲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 2∶1,多见于 40 岁~60 岁, 也可见于青年和儿童。最主要病因有: EB 病毒感染;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突变: 6 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肿瘤抑制基因 p53 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Faus 的突变;长期接触有机氯杀虫剂。2008 年版 WHO 按免疫表型特征将其分为: B 细胞淋巴瘤、T 细胞淋巴瘤; NK/T 细胞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鼻塞、鼻出血或血涕、鼻背隆起、头痛、鼻腔臭味、面部麻木肿胀等。早期多局限于一侧鼻腔,常原发于下鼻甲,病情进展可侵犯鼻中隔、对侧鼻腔、鼻窦、眼眶、鼻咽及硬腭等邻近组织和器官,出现相应症状。化疗及放疗是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选用以区域放疗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该病恶性度高,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时间不缓解的鼻塞、血涕及面部不适,应及时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便于早期发现并诊断。
耳鼻

就医

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主要症状为鼻堵、流涕、涕中带血,鼻腔症状伴随鼻面部软组织肿胀,是该病相对较具特征的表现。出现类似于一般伤风或鼻窦炎表现者,如持续流涕、黏脓涕、涕中带血、持续性鼻塞等需要就医,医生会性常规的鼻内镜检查,必要时行鼻窦 CT 或者 MRI 检查,最终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来确定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出现类似于一般伤风或鼻窦炎表现者,如持续流涕、黏脓涕、涕中带血、持续性鼻塞等。
  • 出现面部胀闷、头痛、鼻腔臭味、鼻背隆起、颜面局部畸形时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出现不可自止的鼻出血时。
  • 高热及全身情况恶化。

建议就诊科室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血液科。
  •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原发性鼻腔淋巴瘤

临床中原发性鼻腔淋巴瘤常被误诊为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炎症性疾病以及其他肿瘤。原因在于病变发生位置隐蔽,早期不易发现;发病率较低,对疾病认识不足,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活检取材不当,活检常取中坏死组织,易被诊断为炎症或出血坏死性息肉;肿瘤细胞变异性大,病理诊断困难。

医生查体中发现鼻腔弥漫性软组织肿胀,按照慢性鼻窦炎治疗无改善时,医生通常要求行鼻窦 CT 或 MRI 检查,如果提示非炎症性病变是需要反复取病理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鼻内镜检查:可以直观的明确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常表现为中、下鼻甲及鼻中隔黏膜明显肿胀、增厚、结痂、味臭。或者鼻腔内新生物,部分表面有溃疡、坏死及痂皮。
  • 鼻窦 CT 增强扫描:可见肿物倾向于沿鼻黏膜弥漫浸润生长;病灶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无骨质破坏或少数骨质轻度压迫吸收。
  • MRI 增强:能明确肿瘤的实际边界。MRI 信号不均多由于肿块内部发生变性坏死有关,MRI 还可区分肿瘤、炎性黏膜增厚和窦腔积液。
  • PET-CT:可以显示肿瘤易沿皮肤、黏膜淋巴管道蔓延,表现为条形、蚓状肿块,密度相对均匀;骨质破坏较轻,多呈不规则骨质吸收;区域性颈部淋巴结浸润少。 PET-CT 上病变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 最大值 7.8~16.5)。
  •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可靠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为其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对于怀疑该病的一次阴性病理结果,应该反复取病理检查。取材有时过小、过浅,未能提供典型的病理标本,常使病理诊断困难。
  • 只有做到早期症状不放过,局部活检全层次够深度,才能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鼻塞是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单侧还是双侧?鼻塞有没有进行性加重?
  • 有无涕中带血?有无鼻出血?鼻出血的量和持续时间?
  • 嗅觉如何?
  • 鼻腔有无异味?
  • 鼻涕的量、鼻涕的色泽?
  • 有无眼部不适?有无视力改变?
  • 有无牙齿不适?
  • 有无面部肿胀麻木?
  • 平时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
  • 以前的看病历史,服用药物情况,疗效如何?
  • 做过什么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我得的是什么病?
  • 为什么吃药效果不好?
  • 我的病与饮食有关吗?
  •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
  • 我的病还可以治疗吗?能治好吗?

日常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戒烟、戒酒,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介绍

原发性鼻腔及鼻窦淋巴瘤,是指源于或限于鼻腔及鼻窦的淋巴结外受累的非淋巴瘤' target='_blank'>霍奇金淋巴瘤

  • 该病发病率不高,临床上少见,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 14% 左右。占所有非淋巴瘤' target='_blank'>霍奇金淋巴瘤的 0.2~2.0%。其中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在亚洲、中南美洲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 2∶1,多见于 40 岁~60 岁, 也可见于青年和儿童。
  • 最主要病因有: EB 病毒感染;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突变: 6 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肿瘤抑制基因 p53 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Faus 的突变;长期接触有机氯杀虫剂。
  • 2008 年版 WHO 按免疫表型特征将其分为: B 细胞淋巴瘤、T 细胞淋巴瘤; NK/T 细胞淋巴瘤
  •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鼻塞、鼻出血或血涕、鼻背隆起、头痛、鼻腔臭味、面部麻木肿胀等。早期多局限于一侧鼻腔,常原发于下鼻甲,病情进展可侵犯鼻中隔、对侧鼻腔、鼻窦、眼眶、鼻咽及硬腭等邻近组织和器官,出现相应症状。
  • 化疗及放疗是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选用以区域放疗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
  • 该病恶性度高,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长时间不缓解的鼻塞、血涕及面部不适,应及时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便于早期发现并诊断。

美国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治疗

目前对原发性鼻腔淋巴瘤还没有成熟的治疗模式,但是其免疫表型和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整体来讲原发性鼻腔淋巴瘤对放疗敏感,但对化疗抵抗,化疗的完全缓解率较低,综合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在三种亚型的鼻腔淋巴瘤中,总生存率 T 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最好,NK/T 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最差,特别是具有肿瘤侵袭性,和对常规化疗或者放疗耐受性增强的 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更差。5 年总生存率为 50% 左右。

导致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的因素

目前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的病因不清,可能与 EB 病毒感染,基因突变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Epstein-Barr 病毒(EB 病毒)感染:EB 病毒被证明与 NK/T 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 NK/T 淋巴瘤细胞都感染有 EB 病毒。
  • 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突变: 6 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可能与 NK/T 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肿瘤抑制基因 p53 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Faus 的突变在 NK/T 细胞淋巴瘤中较常见,提示其可能与 NK/T 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机氯杀虫剂可能导致 NK/T 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病?

  • 中年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 有 EB 病毒者属于高危人群。
  • 长期有机氯杀虫剂的接触危险因素。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症状

如果发生位置隐蔽,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或出现类似于一般伤风或鼻窦炎表现。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病情进展,或累及鼻腔时会出现:

  • 进行性鼻塞。
  • 鼻出血。
  • 血涕。
  • 鼻背隆起。
  • 头痛
  • 鼻腔臭味。

病变累及鼻窦或范围较大时会出现:

  • 病变累及眶下神经等会出现面部麻木。
  • 肿瘤沿淋巴管道蔓延,导致淋巴管阻塞会引起鼻面部肿胀。
  • 肿物突入眶内及破坏邻近骨质,会导致眶周及颜面部肿胀。
  • 肿物破坏鼻中隔及软骨,导致鼻中隔穿孔。
  • 肿物破坏硬腭可导致腭部穿孔,累及咽部粘膜导致咽黏膜糜烂、溃疡。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 病变累及眶内及视神经导致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失明。
  • 病变累及鼻腔血管导致严重鼻出血。
  • 肿物破邻近的组织黏膜、骨质、软骨导致局部毁容。
  • 病变扩散可导致肝脾肿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原发性鼻腔淋巴瘤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有危害环境的工作或作业,要注意防护,避免减除有害气体刺激。
  • 注意室内环境的空气污染,勤通风换气。

美国日本医生

Vivek Agrawal MD
经验:11-20年
Ilya Perepelitsyn MD
经验:11-20年
Veling Tsai MD
经验:11-20年
Ronald Shashy MD
经验:11-20年
Esa Bloedon MD
经验:11-20年
John Musser MD
经验:11-20年
James Reynolds MD
经验:11-20年
Brian Mitchell DO
经验:11-20年
Dongkun Chang MD
经验:11-20年
Jan Groblewski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