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食管上段癌,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食管上段癌

食管上段癌

位于食管上段的食管癌被称为食管上段癌,从医学上,被定义为上起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即肺门水平之上)的食管癌。食管上段的前面被气管、主动脉弓的 3 个分支及头臂静脉包围,后面毗邻脊椎。发生率约占所有食管癌的 6.0%~10%,近年略有升高趋势。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亚硝胺过量、真菌污染、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饮食习惯、食管慢性炎症等有关。早期癌从形态上分可以包括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中晚期癌从形态上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和腔内型。分期常采用 TNM 分期,其中 T 代表肿瘤侵袭范围,N 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M 则表示远隔转移情况。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吞咽异物感或哽咽感,或胸骨后疼痛。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进食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等,甚至出现大咯血。治疗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肿瘤位置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进行治疗,以期最大限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较差,5 年生存率不到 20%。食管上段癌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切除率常较低,转归情况一般也较其他胸段食管癌更差。对于食管上段癌而言,早期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化诊治是提高生存率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是改善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胃・食道・十二指肠

就医

如果频繁出现进食哽咽感、胸骨后闷胀或疼痛、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或者食管癌筛查试验阳性,需及时就医,尤其是位于食管癌高发区、有重度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吞咽食物哽噎、停滞或异物感,胸骨后闷胀或疼痛;
  • 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逐渐加重;
  • 呕吐;
  • 体重减轻和贫血
  • 声音嘶哑;
  • 刺激性干咳;
  • 频繁打嗝;
  • 平躺时腹部扁而宽,食欲减退;
  • 进食呛咳;
  • 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面颈部皮肤干燥无汗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呕血和黑便;
  • 咳浓痰、呼吸急促;
  • 气急、喘鸣;
  • 持续而严重的胸背疼痛;
  • 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抽搐、意识障碍或者血压、心率等出现明显变化;
  • 突发剧烈胸痛、高热和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 胸外科
  • 消化内科
  • 肿瘤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

吞咽困难,特别是有高危因素者,应多次检查、定期复查,以免漏诊及误诊。各项检查中,食管镜检查加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其他手段为辅助手段,目的主要是了解肿瘤部位、大小、分期,并为制订手术方式提供必要信息。

诊断食管上段癌可能会用到以下检查。

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 食管纤维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和部位,采集组织行病理检查,是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早期病变在内镜下肉眼难以区别时,将各种染色剂散布或喷洒在食管黏膜表面,可使病灶与正常黏膜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指导活检,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出率。
  • 超声内镜。可清楚显示食管壁层次结构的改变、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及病变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可进一步提高对可疑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

影像学检查

  •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目前诊断食管癌最直接、最简便、最经济且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可发现早期黏膜表浅的病变,对中晚期食管癌诊断价值更大,对食管恶性肿瘤的位置和长度判断较直观。
  • C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CT 被认为是对食管癌分期及结局判断较好的方法之一,在了解食管恶性肿瘤外侵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成像(MRI)。无放射性,对食管癌病灶局部组织结构的显示优于 CT。
  • 超声检查。通常并不能显示食管病灶,主要应用于颈部淋巴结、肝脏、肾脏等部位及脏器转移瘤的观察,为肿瘤分期提供信息。超声还可用于胸腔、心包积液的检查及抽液前的定位。超声引导下可对颈部淋巴结、实质脏器的转移瘤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得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可确定食管癌原发灶的范围,了解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及转移的范围,判断肿瘤分期。另外, PET-CT 还可用于食管癌的疗效评价,术前放疗及化疗均推荐应用 PET-CT 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目的是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合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抗原抗体检查,凝血功能等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 血液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 进食不适感,特别是晚期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用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估营养状况。

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前常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结局判断、放疗敏感度预测和疗效监测的肿瘤标志物有:细胞角蛋白片段 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等。上述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诊断、结局判断及随访观察的准确度。

日常

食管上段癌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营养,适当锻炼和休息,按医嘱服用一些辅助治疗的药物,并定期复查。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出院后进食

  • 根治术后一周内,食管和胃的吻合口需要重新愈合,这段时间内禁食禁水可减少食物对吻合口的刺激,减少胃酸分泌,促进吻合口愈合。
  • 之后,可经口进流质饮食,如牛奶等,并逐步过渡为半流质饮食,如藕粉、麦片粥等,一般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可正常饮食。
  • 术后进食习惯需做改变,一般需要细嚼慢咽和少食多餐,每天可进食 5~8 顿,应采取易消化饮食,荤菜及蔬菜尽量切碎后食用。
  • 无需特殊忌口,清淡、新鲜、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都可以吃,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烟酒。
  • 每次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应以坐起、散步为宜,以减轻反流症状。夜间睡觉时可将上半身垫高 30°,即高枕卧位(2~3 个枕头)。

给肿瘤患者家属的特别提醒

如果患者的饮食口味发生改变,不要惊慌,这是正常的。把食物放在方便患者取拿的地方,让患者想吃时可以随时拿到。给予心理支持,不要勉强患者进食。当患者没有食欲时鼓励多喝水。常与患者一起讨论饮食问题。

锻炼和休息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对病情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要有正确认识,务必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药物治疗

遵医嘱每日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如抑酸药等,注意药物副作用。

定期复查

术后第 1~2 年推荐每 3 个月复查 1 次,第 3~5 年每 6 个月复查 1 次,此后每年复查 1 次。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肿瘤内科或消化内科医生医嘱进行复查。

食管上段癌介绍

位于食管上段的食管癌被称为食管上段癌,从医学上,被定义为上起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即肺门水平之上)的食管癌。食管上段的前面被气管、主动脉弓的 3 个分支及头臂静脉包围,后面毗邻脊椎。

  • 发生率约占所有食管癌的 6.0%~10%[1][2][3],近年略有升高趋势。
  •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亚硝胺过量、真菌污染、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饮食习惯、食管慢性炎症等有关。
  • 早期癌从形态上分可以包括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中晚期癌从形态上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和腔内型。分期常采用 TNM 分期,其中 T 代表肿瘤侵袭范围,N 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M 则表示远隔转移情况。
  • 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吞咽异物感或哽咽感,或胸骨后疼痛。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进食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等,甚至出现大咯血。
  • 治疗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肿瘤位置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进行治疗,以期最大限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 恢复情况较差,5 年生存率不到 20%[4]。食管上段癌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切除率常较低,转归情况一般也较其他胸段食管癌更差。
  • 对于食管上段癌而言,早期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化诊治是提高生存率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是改善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美国食管上段癌治疗

治疗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肿瘤位置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进行治疗,以期最大限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适应证

  • Ⅰ 期、Ⅱ 期食管上段癌,全身情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者;
  •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病变范围不大、无远处转移、全身情况良好者;
  • 食管高度梗阻、没有发现远处转移、全身情况允许者,可积极进行手术探查。无法切除者,可行转流术缓解梗阻情况,再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

手术选择

  • 对于食管上段癌,通常选择从右侧胸壁做切口、两切口或三切口进行食管癌根治术,即食管癌切除联合胸部和腹部淋巴结清扫,为避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延缓康复,目前颈部淋巴结清扫为选择性进行。但是,由于食管上段癌常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和颈淋巴结,所以推荐加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即颈、胸、腹部位的淋巴结清扫。
  • 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加淋巴结清扫逐渐成为常规。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减少,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且恢复情况略好于经右胸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15][16][17][18]。因此,对于适合胸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患者(T1~3N0~1M0),目前推荐经右胸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 对于经放化疗后分期降低的患者,优先推荐经右胸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以减少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但不同级别医院会根据当地医疗设备条件、技术能力及医师经验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放疗

放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70% 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而我国食管癌 95% 以上属于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较敏感。因此,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改善生存质量[19]

目前,对于中、晚期可手术、不可手术或拒绝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或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重要的治疗原则。部分晚期患者为缓解症状,可行姑息放疗。

药物治疗

以控制播散为目的的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新药的不断发现,药物治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用于局部晚期患者的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以及用于晚期患者的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参与临床试验有可能在现有标准治疗基础上或失败后,给部分患者带来获益。鉴于药物治疗在很多情形下尚缺乏标准方案,因此,鼓励食管癌患者在自愿前提下参加与其适宜的临床试验。

对症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

营养支持

由于食管梗阻或肿瘤消耗,食管癌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影响疗效或增加并发症。因此,对于合并营养不良者,医生通常会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 尚可进食者,可给予口服配方营养素。
  • 食管梗阻者,可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或放置空肠营养管行鼻饲。无法放置食管支架和留置空肠营养管鼻饲者,可酌情行胃造瘘术。
  • 对于不能行上述肠内营养支持者,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的理念应贯穿于食管癌所有分期的患者。对食管癌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提供针对性治疗和(或)支持,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食管癌的姑息治疗主要包括止痛、睡眠指导、心理沟通及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和教育等。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对于高龄、体质差、病情严重而无法耐受西医治疗的患者,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疾病发展和转归

食管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原发病灶的存在直接影响营养状况,同时可能存在出血、消化道梗阻、穿孔等各种并发症,危及生命。

对早期食管上段癌及癌前病变进行内镜下切除,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且疗效相当,5 年生存率可达 95% 以上[20][21]。早期阶段,传统外科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中晚期阶段,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达到根治,其他患者生命得以延长。

导致食管上段癌的因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下列因素与食管上段癌的发病有关。

哪些因素可能会增加发病风险?

  • 基因易感性。同样环境下,只有少数人会发生食管癌,即人们对环境中的致癌和促癌因素存在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对环境致癌和促癌因素敏感高低的差异称为易感性。食管癌具有较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河南林县食管癌患者中有阳性家族史者占 60%,在食管癌高发家族中,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显著增多[5]
  • 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食管癌高发区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饮食中缺乏动物蛋白及维生素[6][7]。此外,食物中的钼、锌、铁、钡等元素含量偏低亦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8]
  • 饮食习惯。长期喜欢吃烫食、粗食等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增加了对致癌物的易感性。长期饮酒、吸烟、咀嚼槟榔,食用酸菜、鱼露、鸦片,进食快,喜食烧烤等,也可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6][7][9][10][11]
  • 慢性炎症刺激。食管的一些慢性炎症病变,如食管憩室、瘢痕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等,长期存在可以发生恶变而导致食管癌[12]
  • 亚硝胺和真菌污染。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高度致癌性,可使食管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并逐渐加重,最后发展成为癌。一些真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促进亚硝胺的形成,甚至少数真菌还能合成亚硝胺[13][14]

食管上段癌症状

早期食管上段癌症状多不明显,偶有吞咽食物哽噎、停滞或异物感,位于胸部正中的胸骨后方闷胀或疼痛。一旦上述症状持续出现或吞咽食物有明显哽咽感,或出现声音嘶哑、吞咽梗阻、明显消瘦、锁骨上淋巴结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提示食管上段癌已为中晚期。

常见症状有哪些?

  • 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噎感。早期这种症状常很轻微,不妨碍进食,可自行消退。如果反复多次出现,并逐渐加重,提示有进行性食管狭窄,考虑为恶性病变,应高度重视。
  • 吞咽时有疼痛感。吞口水或吃东西时,胸骨后有疼痛感。吞咽过后这种感觉逐渐消退。疼痛的部位有时会很模糊。
  • 食管内异物感。总感觉食管内有残存饭粒、菜屑等附贴在食管壁。少数患者早期可有这一症状,主要由食管黏膜皱襞肿胀,局部充血、上皮增厚或粗糙引起。
  • 呕吐。常在进食后吐出大量食物,由食管梗阻导致食物、唾液等不能进入胃而发生反流引起。
  • 呕血和黑便。食管肿瘤患者可先出现恶心,随后吐出鲜红色的血液,常伴黑便,严重者可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表现为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紫,出冷汗等),多由肿瘤侵犯血管引起。
  • 体重减轻和贫血食管癌导致的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皮包骨头、无力等)引起。即使患者食欲正常,也几乎总是会出现体重减轻和贫血
  • 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肿瘤累及喉返神经引起。
  • 气急、刺激性干咳。肿瘤累及气管引起。
  • 频繁打嗝。在医学上称为呃逆,指气从胃中向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食管肿瘤刺激膈神经时,可导致频繁呃逆或持续呃逆。
  • 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费力、因呼吸困难不能平躺被迫坐起(端坐呼吸)、口唇或指甲青紫(发绀)等,呼吸困难可能是晚期食管癌出现肺转移或肿瘤压迫气管引起。
  • 持续而严重的胸背疼痛。肿瘤侵犯脊椎引起。
  • 进食呛咳。主要由肿瘤压迫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或高度梗阻致食物反流入呼吸道引起。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由于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即已处于中晚期,瘤体较大,且易出现扩散和转移。由于瘤体大、浸润范围广,且患者体质差、免疫力低下,因此常出现以下并发症。

  • 恶性腹水。主要表现为蛙状腹(平卧时腹部扁而宽)、消瘦、食欲减退,是晚期食管癌的常见症状,表明已有远处转移,由食管癌转移至腹膜发生弥漫性病变,导致腹腔内液体异常增多引起。
  • 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伴黏液痰或黏液脓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主要由咳痰不畅或食管气管瘘等造成的误吸引起,可导致肺炎、肺脓肿甚至肺不张。
  • 上腔静脉综合征食管上段癌压迫胸腔内的静脉主干上腔静脉时,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与受压时间、受压程度、受压部位有关,常表现为咳嗽、头痛、头胀、恶心、视力改变、声嘶、下咽困难、抽搐等。可有颜面水肿、颈粗、颈部以及胸部血管怒张等。上腔静脉受阻严重时,可出现喘鸣(提示大气道受压)或颅压升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意识障碍及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等,应迅速就医明确诊断并加以处理。
  • Horner 综合征。又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霍纳综合征,由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受到肿瘤压迫和(或)破坏引起,表现为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面颈部皮肤干燥无汗等。
  • 脓胸。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胸痛、高热和呼吸困难,有时伴口唇青紫(发绀)和休克症状,常因食管癌穿破食管壁导致食管穿孔引起。

食管上段癌预防

食管癌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 避免一些高危因素,如戒烟戒酒、防霉、去除亚硝胺、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改善营养卫生。
  • 高发区高危人群应进行食管癌筛查,这可以早期发现食管癌或癌前病变,起到早诊早治和预防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的预防方法如下。

  • 注意饮食营养。一般认为,葱蒜类蔬菜、胡萝卜、绿色蔬菜、十字花科类蔬菜(花椰菜、独行菜、松兰、大白菜、榨菜、油菜、芥菜等)和西红柿等均有防癌抗癌作用[22]
  •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烟酒,特别是烟。进食时需要细嚼慢咽、禁食过烫、过硬、粗糙及刺激性过强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含亚硝胺的食物,如腌菜、咸鱼、咸肉等以及发霉的食物、被真菌污染的食物等。
  • 改善环境和控制环境污染等。加强体育锻练和运动,注意心理卫生,要有一个健康乐观的心理和心态。
  • 出现可疑症状,尽早就医。可疑症状包括:轻微或偶尔的食物下咽哽噎感;进食时胸骨后、心窝部有针刺、烧灼或摩擦样疼痛;与进食无关的食管内异物感;咽部干燥及颈部紧缩感;进食时在食管行经的某一部位有食物停滞感;胸骨后闷胀不适感。发生上述表现时应尽早就医,有目的地进行检查,早期发现病变。
  • 若有食管癌家族史,最好每 1~2 年去医院检查一次,早期发现,有备无患。
  • 积极治疗食管炎、食管白斑、咽食管憩室等与食管癌发生相关的疾病。

美国日本医生

Ashish Arora MD
经验:11-20年
Brian Tully MD
经验:11-20年
Renuka Bhattacharya MD
经验:11-20年
Edmund Chung MD
经验:11-20年
Stephen Gerrish MD
经验:11-20年
Sanghyun Kim MD
经验:11-20年
Bernard Chow MD
经验:11-20年
Patrick Recio DO
经验:11-20年
Georgios Papachristou MD
经验:21年以上
Swaroop Pendyala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