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是基于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
风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瓣膜损害。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使得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发生心衰等[1]。风心病是风湿热的一种类型,当炎症发生在心脏,尤其是心脏瓣膜,持续 10 到 20 年后,心脏瓣膜硬化、变形导致心脏功能异常。风湿热是一种感染后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而后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在某些情况下,炎症会导致长期并发症。
瓣膜病变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介入和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对病变瓣膜进行成形术、修复或者置换。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接受药物治疗和生活行为的改善即可。
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脏的代偿功能,一方面要避免心脏活动过度,引起心衰;另一方面要适当活动,锻炼心脏功能。
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地高辛),利尿剂(呋塞米或螺内酯)和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等对症处理
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可选择作二尖瓣扩张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风湿热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
有理论认为是链球菌的结构与身体某些组织中的蛋白质相似,从而导致免疫识别错误,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攻击,特别是心脏、关节、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研究显示链球菌抗原与人类蛋白质(包括心肌肌球蛋白抗原决定簇,波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蛋白质)之间的分子模拟是 RHD 发病机制的核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