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进展快,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颅内肿瘤病史、脑外伤史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就诊。
高血压患者、脑外伤患者、脑肿瘤患者、药物中毒等可能出现的脑疝的患者,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大汗、四肢厥冷、肢体肌力下降、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活动障碍、意识改变时,建议立即拨打120 送至医院。
脑疝病情发展急、危及生命,应立即急救护理[5][6]。
留院观察,最好入住监护病房。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等变化。血压过高或过低对患者的病情极为不利,故必须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避免颅内压骤然增高,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家属提高对脑疝的认识,降低心理预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正确的认知。关注病情变化,对随时出现的心跳、呼吸骤停可能有预期,多关心、陪伴患者。
有呕吐时,及时清洁口腔内呕吐物及痰液,防止误吸。
患者可使用 5% 碳酸氢钠和 1:5000 呋喃西林每日三餐前后交替漱口,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当颅内有占位性病变时,颅内各分腔的压力出现梯度,脑组织、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脑内的生理性或病理性腔隙中,从而出现明显症状,称为脑疝。常见部位的脑疝为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
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一旦诊断脑疝,医生会尽快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争取时间。同时做好剃发、输血等紧急手术准备工作。待病情控制后,则积极寻找病因并治疗[3]。
迅速静脉药物降颅内压治疗:常用的 20% 甘露醇等药物静脉滴注,可增加血管内的渗透压,使液体由组织进入血液,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疝。
积极病因治疗:明确病变性质及部位,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
不同部位的脑疝表现不完全相同,小脑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压迫脑干,移位的脑组织堵塞小脑幕切迹裂孔及枕骨大孔,使脑脊液循环受阻,进一步加重颅内高压,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迅速恶化[1]。
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其程度比脑疝形成前更加剧烈,并伴有烦躁不安。
移动的脑组织压迫脑干,随着脑疝进展,患者可出现嗜睡、浅昏迷至深昏迷。
脑疝初期患侧瞳孔缩小,随着病情进展,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并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晚期,对侧也会出现上述变化。
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进展,使得双侧都出现运动障碍,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若脑疝不能及时解除,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最终会出现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去大脑强直、血压骤降、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如果脑疝无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
不同部位的脑疝,进展速度不同,以小脑幕切迹疝为例,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进入深昏迷,出现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