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出现脑水肿症状,如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2],应及早就诊。
多数患者常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例如脑卒中、脑肿瘤、一氧化碳中毒,发现脑水肿。
脑水肿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2]。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由于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脑水肿,因此脑水肿的日常注意事项取决于导致脑水肿的原发疾病。
如果原发疾病和脑水肿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该尽早开始康复锻炼,以便尽快恢复功能,恢复自理能力。
脑水肿(cerebral edema)指脑内水含量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加的病理现象[1]。脑组织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持续不断的、充分的血流和氧气供应[2] ,脑水肿严重时可以引起颅内压力增加,使进入脑内的血流和氧气供应减少,从而引发一些列病症,甚至危及生命[1]。脑水肿可以分为局部脑水肿和弥漫性脑水肿,局部脑水肿比如肿瘤、血肿和脑血栓引起的脑水肿,影响脑的局部。水肿可以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可能导致脑组织移位;弥漫性脑水肿影响全脑,严重时可以导致颅内压增高,影响脑部血流灌注,引起广泛的脑缺血。
轻度脑水肿可以在数天内自行缓解,例如由轻度高原病引起的脑水肿。但是,大多数脑水肿患者需要及时治疗[3]。脑水肿治疗的目的是维持脑部足够的血流和氧气供应,医生在处理脑水肿的同时,还需要治疗导致脑水肿的原因。
脑水肿的治疗包括一般处理、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和手术治疗等[5]。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以下治疗方式:
脱水药:
糖皮质激素[5]:
亚低温治疗
高压氧治疗
外科治疗
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脑水肿预后的关键。如果治疗及时,大部分类型脑水肿是可逆的,且预后良好;如果病情严重、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原发病无法好转,则脑水肿一般无法改善,预后差。
脑水肿的常见病因包括颅脑创伤、脑中风、感染、脑肿瘤、心跳呼吸骤停、暴发性肝功衰竭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