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粘膜黑色素瘤的颜色变化、边缘不整齐、逐渐变大或感觉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千万不能自行处理。
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一般无法通过自查来发现病变,需要通过检查才能进行确诊。
一旦确诊黏膜黑色素瘤后,就要进行积极的治疗,但在治疗开始前应先明确肿瘤的分期,这对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无论是发生在哪里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只要有手术的机会,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在术后,可根据病情进行辅助治疗。可选的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其实,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多个学科,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推荐恶性黑色素瘤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式[1][2]。
粘膜黑色素瘤被认为是黑素瘤类型中具有攻击性的类型。它被认为有攻击性,是因为它通常在晚期才被发现。当它进入晚期时,治疗方式的选择是有限的。而且中晚期通常也会很快的转移。但还是那句话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可能有更好的存活率[7]。
对于黏膜型黑色素瘤的病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毕竟黏膜型黑色素瘤大多“隐藏”在身体内部,不像皮肤黑色素瘤接受的日晒那么多。不过,与皮肤黑色素瘤发病相关的BRAF基因等,也被发现与黏膜型相关。
此外,吸烟、反复感染等,也会增加黏膜型黑色素瘤的发生风险。
下列所述,这些都是可能的危险因素,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找粘膜黑色素瘤的具体病因。
在不同的粘膜部位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黏膜型黑色素瘤不像皮肤黑色素瘤那么容易被发现,毕竟它们藏在了身体“深处”。但仍然有一些情况,能够提示黏膜型黑色素瘤的发生,包括:
粘膜黑素瘤的主要并发症发生在进入远处转移阶段之后,一旦转移了,在这个阶段,可用的治疗方案就会很少,存活率也变得非常低。其他的并发症缺乏早期检测和诊断,这些因素使粘膜黑色素瘤成为一种侵袭性的黑色素瘤。
在治疗里也有并发症,端看使用的治疗方式,如外科手术,化疗或放射治疗,都常见其治疗手段的并发症或副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