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静脉血栓形成,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本病多发生于下肢或盆腹腔手术后、严重外伤、急性感染、妊娠、恶性肿瘤、心脏病患者。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内皮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在该处黏附形成血小板性血栓,继而纤维蛋白沉着,血栓增大,而使血管腔闭塞。
血液

就医

检查

1.静脉压测量

患肢的静脉压升高。正常站立时足背静脉弓的平均压力为1.84kPa(18.8cmH20),而静脉压力为0.69kPa(7cmH20)。平卧位时在上、下肢的相应部位,下肢静脉压比上肢稍高。周围大静脉的正常压力平均为0.59—1.77kPa,但患肢常>1.96kPa(20cmH20)。

2.非创伤性检查

(1)放射性核素检查 125I标记的纤维蛋白原可进入局部血栓,使患病部位的发射性增高。

(2)超声血管检查 正常时在股、腘及胫后静脉上可闻及血流通过的响声。响声随呼吸而变化。肢体远端加压时响声增强。如听诊区的近侧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则上述现象消失。

3.电阻抗体描记法和静脉血流图

正常时肢体容积随吸气及压迫肢体远端而增加,如无变化,表明检查部位近侧有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诊断不难,但需注意心力衰竭、慢性肾病、低蛋白血症等也可导致双下肢的水肿,需借助影像学手段加以鉴别。同时应与静脉炎' target='_blank'>血栓性浅静脉炎区别。后者局部常有皮肤发红、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可触及条索状或网状物,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往往伴发于静脉曲张

静脉血栓形成介绍

本病多发生于下肢或盆腹腔手术后、严重外伤、急性感染、妊娠、恶性肿瘤、心脏病患者。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内皮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在该处黏附形成血小板性血栓,继而纤维蛋白沉着,血栓增大,而使血管腔闭塞。

美国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1.治疗目的

为防止血栓进行性蔓延、消除水肿、预防肺栓塞发生。方法是卧床,抬高患肢并避免患肢活动,应用湿热敷,待疼痛消失及体温脉搏恢复正常后2周左右即可下床活动。用弹力绷带缠肢3~6个月,能有效减轻下肢水肿。

2.抗凝治疗

肝素和双香豆素类药物在治疗及预防上都有价值,不仅能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增长,而且能阻止身体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应用抗凝剂时,必须定期监测凝血时间和血中凝血酶原含量,评估疗效,防止出血。在发病10天内,可应用人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同时结合抗凝剂,促使血栓溶解。

3.其他

对于股青肿、股白肿等病情较重及病史不超过7天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取栓,减轻血栓后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综合征。对于有抗凝禁忌证无法规律抗凝,或规律抗凝下仍复发血栓,在此基础上发生肺栓塞风险大的患者可考虑下腔静脉植入滤器来防止致命性肺栓塞风险。

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慢性心肺疾病、口服避孕药及长期卧床等。

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部位为左侧下肢。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多在术后第2周发生,常为卧床少动的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小腿肌肉疼痛,用手压迫腓肠肌或足背屈时,小腿肌肉疼痛更甚。急性髂静脉血栓形成亦称疼痛性股白肿,常发生于产后,起病急骤,全身反应不重,整个患肢严重水肿,皮肤发白或略发绀,浅静脉扩张,大腿内侧,尤其在Scarpa三角区有自发性疼痛和明显压痛。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肺梗死或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下腹部、盆腔和下肢手术后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活动,有困难者,可采取按摩下肢、穿着弹力袜或充气泵等措施加强小腿肌肉舒缩运动,加速静脉血回流,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炎' target='_blank'>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尤其对于肥胖、老年、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必要时术前、术后预防性给予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美国日本医生

Nirav Raval MD
经验:11-20年
Gilbert Egekeze MD
经验:11-20年
William Berndt MD
经验:11-20年
Euan Ashley MD
经验:21年以上
Ana Barac MD
经验:11-20年
Gabriel Soto MD
经验:11-20年
Deborah Budge MD
经验:11-20年
Suman Pasupuleti MD
经验:11-20年
Miranda Makulski DO
经验:11-20年
Keith Somma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