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必要的妇科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测,得出诊断结果。
患者应明确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1][3]。
阴道炎大多是由各类病原体感染所引发的阴道炎症[1]。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妇科门诊约 30% 为各种类型的阴道炎。其中真菌感染最多,滴虫、细菌感染也很常见[1][2]。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原体类型,制定治疗方案。阴道感染可同时波及周边泌尿生殖系统,为了确保治愈,一般需要使用口服药物进行全身性治疗。部分病原体可由性接触方式传播,因此患者的性伴侣也要及时接受诊治[1][3][4][5]。
阴道炎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多为混合感染。阴道内菌群失衡时,乳酸杆菌减少,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厌氧菌占优势),从而引发细菌性阴道炎。
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主要经性交传播。男性在感染滴虫后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可以传染女性。而女性在感染后,会出现阴道炎症,并导致感染其他性病的风险上升。
健康女性的阴道中也存在假丝酵母菌,只有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假丝酵母菌才会侵袭人体,造成感染。
绝经或卵巢切除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阴道局部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也可见于产后闭经及假绝经药物治疗的妇女。
泌尿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并且雌激素水平低,阴道皮肤薄,局部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另外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阴道异物放入也是发病因素。
阴道喷剂、洗液、药皂、杀精剂都可能刺激外阴和阴道组织,引起过敏性炎症反应。置入阴道内的异物,如纸巾或卫生棉条,也会刺激阴道组织。
临床常见的阴道炎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3]:
预防阴道炎的重点在于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