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手癣,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手癣

手癣

手癣也叫鹅掌风,指手掌及手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手癣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但发病率低于足癣。我国江淮流域以南地区发病比北方多。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但角化过度型冬季更易干裂。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手癣多来自于搔抓足癣、股癣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蔓延。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手癣常见于单侧手,有三种类型: 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常以一型为主或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也可从一型转向另一型。夏季常表现为水疱鳞屑型易伴瘙痒;冬季则表现为角化过度型,皲裂时可局部疼痛。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关键在于坚持用药,疗程一般需要 1~2 个月。角化过度型或外用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浸渍糜烂型可继发细菌感染角化过度型手癣冬季常出现皲裂,裂口较深时可导致出血、疼痛。如多年未愈,易传染至手指甲,导致甲癣。应及时彻底治疗,有足癣、甲癣、股癣者,应避免搔抓,同时积极治疗,避免长时间浸水,避免频繁接触强碱性洗剂产品,本病积极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痊愈。

手癣预防

本病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参照以下预防方法可减少患病可能。对于免疫功能缺陷,或长期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尚无有效预防手段。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保持双手干爽:避免长期浸水,避免频繁接触碱性洗涤产品。沾水和出汗后立即擦干双手。
  • 避免搔抓:合并足癣或其他癣病感染者,避免搔抓患处并积极治疗。
  • 家庭中有皮肤癣菌感染者,应避免与其亲密接触并督促其积极规律治疗。
  • 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
  • 控制血糖:有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
  • 避免不合理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感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王瑞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就医

单手或双手手掌出现剧烈瘙痒的多发针尖大小水疱,或皮肤增厚粗糙干裂,或指间出现发白糜烂,建议及早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

询问患者发病过程,常常自身或家人有真菌感染。多为单手出现皮肤改变,真菌学检查阳性即可诊断。

需排除好发于手部的其他疾病如:湿疹汗疱疹、掌跖脓疱病、掌跖角化病二期梅毒等。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体格检查:需仔细检查患者指(趾)甲、足部及其他部位有无真菌感染的表现。
  • 真菌镜检+培养:真菌镜检简便、快速,阳性即可诊断,若结果阴性且临床高度怀疑手癣时,可行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此外,无论镜检或培养,均需确保检查前一周未使用抗真菌类药物,否则会出现假阴性的可能。
  • 梅毒血清学检查:临床医生若怀疑二期梅毒疹时,需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予以排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发病过程?是否为一侧手部先受累?是否瘙痒
  • 本人或家人有无手足癣或其他真菌感染
  • 您的职业(手部是否会长期浸水或接触碱性洗涤产品)?
  • 手部是否多汗?
  • 有无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或恶性肿瘤)?
  • 有无长期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
  • 是否治疗?有无使用抗真菌药物或激素治疗?
  • 近期有无高危性接触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我为什么一个手患病,另一个手没有?
  • 我为什么容易得手癣?
  • 会传染吗?我可以跟家人共用洗脸盆、毛巾吗?可以跟别人握手、牵手吗?我接触过的物品其他人可以接触吗?需要消毒吗?
  • 我还可以给家人做饭洗衣服吗?
  • 湿疹不是也会出现这种皮疹吗?我的手到底是湿疹还是手癣?
  • 如何治疗?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周期?
  • 是否会复发?如何预防复发?

日常

真菌适宜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生长,故日常需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爽。接触的毛巾衣物消毒日晒,积极治疗合并症。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患处避免搔抓、热水烫洗。
  • 避免频繁接触清水或碱性产品如肥皂、洗洁精等,保持双手干爽,洗手后立刻擦干。
  • 工作戴手套者手套定期沸水消毒。
  • 尽量使用流水洗手及洗脸,洗脸盆与洗脚盆分开使用,与家人的毛巾分开,尤其避免与免疫力降低的人亲密接触。
  • 若合并甲癣、足癣或其他癣病需同时治疗。
  • 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
  • 手部多汗者出汗后及时擦干。
  • 用药后应避免频繁洗手,以免影响药物的局部浓度。
  • 角化过度型手癣手部皮肤应加强保湿,以防皲裂出血。
  • 需规律坚持用药,以防出现真菌耐药的可能。

手癣介绍

手癣也叫鹅掌风,指手掌及手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 手癣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但发病率低于足癣。我国江淮流域以南地区发病比北方多。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但角化过度型冬季更易干裂。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
  • 手癣多来自于搔抓足癣、股癣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蔓延。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1]
  • 手癣常见于单侧手,有三种类型:
  • 常以一型为主或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也可从一型转向另一型。夏季常表现为水疱鳞屑型易伴瘙痒;冬季则表现为角化过度型,皲裂时可局部疼痛
  • 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关键在于坚持用药,疗程一般需要 1~2 个月。角化过度型或外用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
  • 浸渍糜烂型可继发细菌感染角化过度型手癣冬季常出现皲裂,裂口较深时可导致出血、疼痛。如多年未愈,易传染至手指甲,导致甲癣。
  • 应及时彻底治疗,有足癣、甲癣、股癣者,应避免搔抓,同时积极治疗,避免长时间浸水,避免频繁接触强碱性洗剂产品,本病积极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痊愈。

美国手癣治疗

本病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关键在于坚持及规律用药,疗程一般需要 1~2 个月。角化过度型或外用疗效不佳者,可考虑系统抗真菌药物。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咪唑类、丙酰胺类、吗啉类、环丙酮胺等。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处理方法:

  • 水疱鳞屑型应选择刺激性小的乳剂霜剂(如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霜、联苯苄唑霜或溶液等);
  • 浸渍糜烂型予以溶液剂(如联苯苄唑溶液等),并配合粉剂(咪康唑粉等),皮损干燥后再外用霜剂、乳剂等,不宜选用刺激性大、剥脱性强的药物;
  • 角化过度型无皲裂时,可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等),必要时可采用封包疗法[1]

外用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接触性皮炎

系统药物

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或者除手癣还伴有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时,可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 如特比萘芬(每天 250 毫克,疗程 2~4 周),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耐受性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及胃肠道症状。
  • 或口服伊曲康唑(每天 100 毫克,疗程 2~4 周),该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一过性肝酶升高,停药可自愈。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具有传染性,若不积极治疗,可自身传染也可传染给他人,积极规律治疗及脱离诱因后,可获得痊愈。

导致手癣的因素

本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等皮肤癣菌类真菌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 50%~90%。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手套毛巾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常见原因有哪些?

皮肤癣菌一般只侵犯皮肤的角质层,可产生角蛋白酶从而分解角质层里的角蛋白。这种酶在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的条件下,更容易发挥它的作用而致病。至于皮肤是否被感染,还要取决于局部皮肤的屏障功能、个体自身的抵抗力等[2]

哪些人容易患病?

  • 本人或家人患有足癣、甲癣、股癣体癣头癣者;
  • 双手长期浸水、屏障功能受损及频繁接触洗涤剂者(如家庭主妇、美发行业、洗碗工等);
  • 手部有破损者;
  • 手部多汗者;
  • 糖尿病患者;
  • 免疫功能缺陷者(如恶性肿瘤);
  • 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手癣症状

本病临床分为三种类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及浸渍糜烂型,若不积极治疗可蔓延至其他部位导致甲癣、股癣体癣甚至癣菌疹的发生。

常见症状

  • 水疱鳞屑型:好发于指间、掌心。皮损初期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领圈状脱屑。皮损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瘙痒明显。
  • 角化过度型:好发于掌跖部尤其虎口处。皮损处干燥,角质明显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一般无明显瘙痒
  • 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缝。多见于手足多汗、长期浸水者,夏季多发。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裂隙。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

常见并发症

  • 甲癣: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时可导致甲癣的发生,表现为指甲颜色改变、增厚粗糙,甲下碎屑堆积,严重者可影响手指精细活动。
  • 股癣当病原菌蔓延至腹股沟时可导致股癣的发生,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境界清楚的环状红斑,表面脱屑,边缘可见活动性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瘙痒显著。
  • 体癣当病原菌蔓延至除头皮、毛发、掌跖、甲、腹股沟以外的部位时可导致体癣的发生。表现同股癣,自觉瘙痒
  • 癣菌疹当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时,远隔部位皮肤可发生多形性瘙痒性皮损,是机体对真菌代谢产物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包括疱疹型、湿疹样型、丹毒样型、荨麻疹样皮损等。
  • 继发细菌感染浸渍糜烂型易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出现局部的皮肤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