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主要病因明确,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皮肤相关疾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季节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2]。
感染病原菌:最主要的病原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使患者感染病原菌后容易引起丹毒。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
可以预防的因素:
很难预防的因素:
丹毒起病急,常先有高热、寒战等症状表现,其典型症状为水肿性红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复查,避免皮肤外伤,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有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复发:
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很难改变,但注意如下事项,也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
更新信息:
更新时间:2021 年 2 月 26 日
感谢西安市第九医院皮肤科 李岚岚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参与本文内容更新撰写
感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 褚京津 主任医师,参与本文内容更新审阅
当出现发热、寒战以及水肿性红斑时,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可以这样做:
不能这样做,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
当医生怀疑是丹毒时,除了观察皮损表现,还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和特殊检查来确诊。
遵医嘱坚持用药,确保剂量、疗程足够,能有效抑制细菌,有利于恢复。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比较年老和有严重合并症状的患者,通常建议住院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等紧急情况,为避免进一步发生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医生需要立即施行救治:
抗生素治疗
退热药
抗生素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手术切开排脓:目的是清创和排出化脓液体,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目的是缓解下肢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