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角化过度,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角化过度

角化过度

角化过度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质层异常增厚的现象。该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且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性因素、慢性炎症性因素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该病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两方面。如果由角质形成过多所致,其下方的颗粒层、棘层,也相应增厚,常见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等;如果是由角质贮留堆积所致,则其颗粒层、棘层并不同时增厚,常见于寻常型鱼鳞病。角化过度可以分为三型,包括网篮型(如花斑癣)、致密型(如神经性皮炎)、板层型(如寻常型鱼鳞病)。不同的病因,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角化过度的确诊以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主。不同疾病所致的角化过度患者,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角化过度预防

遗传性疾病所致的角化过度患者,无有效的预防办法;而非遗传性疾病所致的角化过度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相关措施,来预防该病发生。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 注意皮肤护理及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限制饮酒,避免辛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
  • 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
  • 禁止近亲结婚。
  •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激动等,保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 减少刺激,避免用力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

感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湖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肖潇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就医

不同疾病所致的角化过度,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当出现相应症状时,应及时到皮肤科门诊就医,尽早查明可能的原因,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全身或部分皮肤出现发红和鱼鳞状脱屑。
  • 自幼即手足皮肤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增厚,呈斑块或点状,且手足粗糙、皲裂,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 皮肤出现对称性分布的、红色或红褐色的轻度肥厚性斑片,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且多有剧烈瘙痒。
  • 单或双侧乳头或(和)乳晕,呈疣状或丝状肥厚,伴有黑褐色色素沉着。
  • 手腕和前臂屈侧、手背、前臂、颈部、骶尾部等处,出现伴有瘙痒的、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泽,可见白色网状条纹,甲板消失,甲小皮向前覆盖甲床,且搔抓部位形成线状分布的新发皮疹。
  • 胸背部、颈部、腋下、上肢等处,出现无症状的灰色、褐色、黄棕色、浅白色等颜色不等的类圆形斑片,伴有细小鳞屑。
  • 成年人的四肢,尤其是手足背部,出现多发、散在分布的棕红色疣状质硬丘疹,且刮除鳞屑后有红色基底,甚至存在出血点。
  • 臀部和双下肢的摩擦部位出现中心区增厚、且边缘呈轻度堤状隆起的淡褐色或褐色斑片。
  • 足部(如足底、足侧缘、足趾间)的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粗糙、皲裂,伴或不伴瘙痒。

建议就诊科室

  •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角化过度?

根据临床表现,提示某些相关疾病如皮肤真菌感染时,可行皮损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如下:

  • 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或结合特殊染色):可见角质层部位皮肤组织形态特征明显较厚,毛囊周围的角化密度明显过度。
  • 皮肤镜检查:伴有角化过度的皮肤疾病,镜下除了有角化过度的病理表现外,同时,还有各自的特征性病理表现,该检查可以确诊疾病。
  • 其他检查:如果上述检查提示皮肤存在真菌感染等现象,还可行皮损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有哪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已经出现多久了?
  •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 之前有没有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
  • 有没有家族性疾病,如鱼鳞病、掌跖角化症、汗孔角化症、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等?
  • 有没有长期服用的药物?是什么?服用多久了?
  • 平时睡眠怎么样?情绪好不好呢?平时压力大吗?
  • (女性患者)平时月经规律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怎么患上皮肤角化过度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需要住院吗?
  •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 治疗有没有副作用?都有哪些副作用?
  •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 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 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吗?
  •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日常

皮肤角化过度的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 控制体重,控制血糖。
  • 不滥用抗生素。
  • 保持作息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和精神紧张,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
  • 去除感染灶,均衡、规律饮食,避免胃肠功能紊乱。
  • 避免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局部刺激。
  • 定期(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到医院行常规体检。

角化过度介绍

角化过度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质层异常增厚的现象。

  •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且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性因素、慢性炎症性因素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 该病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两方面。如果由角质形成过多所致,其下方的颗粒层、棘层,也相应增厚,常见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等;如果是由角质贮留堆积所致,则其颗粒层、棘层并不同时增厚,常见于寻常型鱼鳞病。
  • 角化过度可以分为三型,包括网篮型(如花斑癣)、致密型(如神经性皮炎)、板层型(如寻常型鱼鳞病)。
  • 不同的病因,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角化过度的确诊以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主。
  • 不同疾病所致的角化过度患者,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美国角化过度治疗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皮肤角化过度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某些遗传性疾病造成的角化过度患者,常无特殊治疗方法。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

  • 主要为对症治疗,外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滋润。
  • 部分患者可口服维生素 A 或维 A 酸类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维 A 酸软膏。

角化过度型足癣

  •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特比萘芬、酮康唑、奥昔康唑等。此类型患者,皮肤角化增厚症状较明显,抗真菌药物较难渗透吸收,用药前,可先软化局部角质层。
  • 对于单纯外用药物效果欠佳的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类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其可能带来副反应,且肝功能不良者禁用。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

该类型患者的治疗,以口服阿维 A 酯或外用维 A 酸乳膏为主,但停药后易复发,外用糖皮质激素效果不明显。

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

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试用 0.05%~0.1% 维 A 酸软膏或角质剥脱剂;而皮损局限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

掌跖角化症

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试用角质剥脱剂及维 A 酸类制剂。避免或减少摩擦,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病

  • 局部治疗:为主。可外用 5-氟尿嘧啶封包治疗,外用 10% 水杨酸软膏或 0.05%~0.1% 维 A 酸软膏,也可外用外徐紫草膏。
  • 手术治疗:可用 CO2 激光术或液氮冷冻法,针对皮损较小的患者。
  • 药物治疗:阿维 A 酯、阿维 A 或异维 A 酸等口服药物,其往往在用药期有效。

神经性皮炎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止痒,避免患者因瘙痒而搔抓,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 系统治疗:可选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等对症止痒,以维生素 B 族内服为辅;瘙痒严重者,可选用镇静剂;皮疹泛发者,可联合使用雷公藤类药物。
  • 局部治疗: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或溶液外用,肥厚者,可封包或联合外用 10% 黑豆馏油软膏。

难治性皮损患者,可在局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或得宝松注射液。

扁平苔藓

该病患者的治疗原则如下:

  • 慢性病灶治疗:需停用可能诱发本病的药物。
  • 外用药物: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维 A 酸软膏或钙调神经酶抑制剂等。
  • 肥厚性皮疹患者:可于皮损内采用糖皮质激素注射。
  • 严重者:可系统性应用维 A 酸类或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
  • 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窄波紫外线治疗等,均有一定疗效。

导致角化过度的因素

角化过度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表现,多种疾病均可出现角化过度的现象。

角化过度常见原因有哪些?

  • 角质形成过多所致,其下方的颗粒层、棘层,也相应增厚,常见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等;
  • 角质贮留堆积所致,其颗粒层、棘层并不同时增厚,常见于寻常型鱼鳞病。

导致角化过度的常见疾病原因如下:

  • 遗传因素:如鱼鳞病、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掌跖角化症、汗孔角化症等。
  • 感染性因素:如角化过度型足癣、花斑癣等。
  • 慢性炎症因素:如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等。
  • 内分泌功能紊乱:如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等。

哪些人容易患病?

  • 具有某些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如鱼鳞病、掌跖角化症、汗孔角化症等遗传病。
  • 皮肤易感染真菌的人群: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妊娠、肥胖、糖尿病、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患者。
  • 具有某些神经精神因素的人群:如睡眠差、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因素。
  • 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等疾病患者。
  • 存在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局部刺激者。

角化过度症状

不同疾病所致的角化过度,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角化过度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几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所致角化过度,其临床表现如下: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角蛋白原发性功能缺陷所致。

  • 出生时就出现角化过度,伴红皮症。
  • 出生后全身鳞屑即脱落,并出现全身湿润、易破的红皮,随表皮增生,再次出现鳞屑,随即出现广泛的水疱,待水疱愈合后,无瘢痕。
  • 随年龄增长,水疱和红皮症状逐渐消失,表现为以屈侧和间擦部位为主的疣状角化过度。
  • 其他部位皮肤也可受累,但程度较轻。

角化过度型足癣

是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俗称“脚气”。该病是足癣的常见类型之一,最为顽固。

  • 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红斑鳞屑、角化过度,皮疹呈环状或鱼鳞状,粗糙无汗。
  • 在寒冬季节,皮肤发生皲裂且疼痛,甚至妨碍行走。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多为男性,于 30~60 岁发病。

  • 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典型皮损为多发性、非对称性、散在分布的、1~5 毫米的棕红色疣状角化性丘疹,去除鳞屑后,有红色基底,可有出血点,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瘙痒。
  • 皮损好发于手足背部,其他好发部位为双小腿、上臂、前臂、大腿等,持续终身不退。另外,手掌、足跖和口腔黏膜也可受累。

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

是一种罕见的、散发的、良性的皮肤疾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有关。

  • 其发病部位既可以仅在乳头或乳晕,又可二者均被累及;既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同时患病。
  • 主要表现为乳头和(或)乳晕肥厚,呈疣状或丝状角化过度,以及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

掌跖角化症

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摩擦部位出现过度角化性斑块为特征。

  • 皮损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与机械摩擦及其强度有关,多见于掌跖侧缘,甲下、甲周也可见角化过度,跖部比掌部多见且严重。
  • 自觉疼痛,严重者可影响行走。

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病

是一种少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

  • 可分为 8 型,即经典斑块型、单侧线状型、浅表播散型、角化过度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型、炎症角化型、掌跖泛发性型和点状汗孔角化病。
  • 临床较少见,皮损多见于臀部和双下肢的摩擦部位。皮损处的中心区增厚,边缘角化过度明显,而边缘堤状隆起不明显。

神经性皮炎

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 好发于颈部两侧、项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
  • 表现为散在分布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质硬且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肤色。
  • 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使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出现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且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且有细碎脱屑。

扁平苔藓

是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的累及皮肤、毛囊、甲板、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 多发于中年人,表现为小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泽,可见白色网状条纹(Wickham 纹)。皮疹多分布于手腕和前臂的屈侧、手背、前臂、颈部、骶尾部,可于搔抓部位形成线状分布的新发皮疹。
  • 患者自觉瘙痒,皮疹可于数月至数年后消退,部分患者会遗留色素沉着斑。
  • 扁平苔藓可累及黏膜部位,最常发生于口腔,表现为双颊黏膜出现白色网状细纹,也可出现糜烂、溃疡、大疱,伴有烧灼感。
  • 部分患者可发生甲扁平苔藓,表现为甲板增厚、粗糙、凹凸不平,也可出现萎缩,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翼状胬肉,即甲板消失,甲小皮向前覆盖甲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