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后循环缺血,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后循环缺血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系统称为大脑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范围包括大脑半球的后 2/5、丘脑、脑干和小脑部分。现在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的定义为发生于后循环部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是指后循环血管狭窄、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所供血的脑组织发生缺血,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缺血性脑中风的 20%。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 TIA 和后循环脑梗死两种情况。后循环 TIA 的临床症状短暂出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 小时,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并且影像学检查没有跟症状相对应的病变。后循环脑梗死也叫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后循环供血的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后循环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包括心源性栓塞、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等。高龄、不良生活方式、高血脂、高血糖、脑卒中病史等均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视物成双(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高,发病7天内的脑卒中风险为 4%~10%,90天的脑卒中风险为10%~20%。发作间隔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的进展性TIA是即将发展成为脑卒中的强烈预警信号。TIA 属于急症。在 TIA 发病后 2~7 天内是脑卒中的高风险期,积极治疗能够减少脑中风的发生。最终 TIA 病人部分发展为脑梗死、部分继续发作、部分自行缓解。大多数后循环TIA的症状持续时间短,因此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经消失,医生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而后循环脑梗死依据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做出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日常应当注意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如果患者有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平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倒。预防后循环缺血的发生需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神经

就医

大多数后循环 TIA 的症状持续时间短,因此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经消失,医生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3]。而后循环脑梗死依据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做出诊断。

何时应就诊?

突然出现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视物成双(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应考虑后循环缺血的可能性,立刻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 神经内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后循环缺血的?

后循环缺血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

询问病史

  • 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的发生、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演变过程及可能的诱发因素。还会询问有没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等[1]

体格检查

  •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观察脑神经、反射、肌肉力量、平衡功能等方面。可以发现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异常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等[1]

影像学检查

  • 主要是核磁共振(MRI)检查[1]。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容易受到骨结构伪影的影响,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不大,只适用于排除出血和不能接受 MRI 检查的患者[1]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MRI 血管造影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有助于发现和明确颅内外大血管病变,找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原因[1]​​​​​​​。
  • 后循环 TIA 的 CT 或 MRI 检查大多正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MRI 血管造影检查有时候可以发现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3]​​​​​​​。后循环脑梗死可以在 CT 或 MRI 上发现病灶。

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 这些症状对你有什么影响?
  • 哪些情况能改善这些症状?
  • 哪些情况会恶化这些症状?
  • 过去是否有脑中风病史?
  • 过去是否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 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
  •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 我的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 我的病情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 您推荐怎么治疗?
  • 这些治疗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 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我该怎么办?
  • 是否会有后遗症?

日常

日常应当注意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如果患者有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平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倒[5]

生活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 确保家中的环境安全,适合患者的日常活动,防止跌倒。
  • 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其他关节,必要时在家人协助下完成。
  • 如果长期卧床或需要坐轮椅,需要预防皮肤溃疡或褥疮发生。每天注意检查足跟、踝关节、尾骨、肘关节等有无褥疮。经常改变体位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
  • 多饮水,尽可能多活动,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避免发生便秘。

后循环缺血介绍

椎—基底动脉系统称为大脑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范围包括大脑半球的后 2/5、丘脑、脑干和小脑部分。现在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的定义为发生于后循环部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是指后循环血管狭窄、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所供血的脑组织发生缺血,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2]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缺血性脑中风的 20%[1]。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 TIA 和后循环脑梗死两种情况[2]。后循环 TIA 的临床症状短暂出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 小时,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并且影像学检查没有跟症状相对应的病变[3]。后循环脑梗死也叫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后循环供血的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3]

  •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包括心源性栓塞、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等[1][2]
  • 高龄、不良生活方式、高血脂、高血糖、脑卒中病史等均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 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视物成双(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1]
  • 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高,发病7天内的脑卒中风险为 4%~10%,90天的脑卒中风险为10%~20%。发作间隔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的进展性TIA是即将发展成为脑卒中的强烈预警信号[3]
  • TIA 属于急症。在 TIA 发病后 2~7 天内是脑卒中的高风险期,积极治疗能够减少脑中风的发生[3]。最终 TIA 病人部分发展为脑梗死、部分继续发作、部分自行缓解[3]
  • 大多数后循环TIA的症状持续时间短,因此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经消失,医生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3]。而后循环脑梗死依据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做出诊断。

  • 后循环缺血的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2]
  • 日常应当注意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如果患者有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平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倒[5]

  • 预防后循环缺血的发生需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1]

美国后循环缺血治疗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与前循环类似,但是后循环血管管径较细、症状复杂为治疗增加了难度,内科药物治疗目前有急性期溶栓,根据病因及症状可有抗凝、抗血小板、降脂、降压、保护脑神经、改善脑循环等治疗措施。

后循环缺血是如何治疗的?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治疗[2]

急性期治疗

  • 溶栓治疗:主要包括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动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静脉和动脉溶栓都是通过输注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是采用装置来取出血栓[2]
  • 抗血小板治疗: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果没有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禁忌症,尽早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2]​​​​​​​。

预防复发的治疗

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减少疾病复发。预防复发的手段包括[5]​​​​​​​:

  • 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
  • 控制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
  • 如果有高血脂,服用降脂药物来调节血脂,例如他汀类药物。
  • 如果有糖尿病,需要控制血糖,并注意采取糖尿病饮食。

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因素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包括心源性栓塞、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等[1][2]

后循环缺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病因,占所有病因的 35%[2]
  •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血栓栓塞,即血管狭窄处形成的血栓脱落,造成动脉栓塞。另一个机制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2]

心源性栓塞

  • 心源性栓塞是指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内,造成后循环的动脉堵塞[2]
  • 由于后循环血液供应大约占心供血量的 20%,根据概率,大约五分之一的心源性栓子可进入后循环系统[2]
  • 容易并发血栓的心脏疾病包括:人工机械瓣膜、心房颤动、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栓、心肌梗死、扩张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伴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狭窄、生物瓣膜以及心力衰竭' target='_blank'>慢性心力衰竭[2]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

  • VBD 表现为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一个比较少见的原因[2]​​​​​​​。
  • 一些 VBD 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在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症状的病人通常出现后循环缺血[2]​​​​​​​。

后循环缺血有哪些危险因素[1]?

后循环缺血症状

后循环主要给大脑半球的后 2/5、丘脑、脑干和小脑部分供血。在发生后循环缺血时,这些部位负责的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头晕眩晕、麻木、肢体无力等表现[1][3]。根据大脑后循环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建立程度的不同,轻者仅表现为 TIA 的发作,或是穿支受累的腔隙性梗死,重者也可能发生整个大动脉供血区的广泛梗死危及生命。

后循环缺血有哪些症状?

如果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后循环缺血的可能性[1]

  • 头晕眩晕
  • 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
  • 肢体无力
  • 头痛
  • 呕吐
  • 视物成双(复视)
  • 短暂意识丧失
  • 视觉障碍
  • 行走不稳或跌倒

后循环缺血有哪些危害?

后循环 TIA 持续时间短暂,最终不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但是,后循环脑梗死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4]

  • 偏瘫或丧失运动能力:一侧肢体可能出现偏瘫,或者无法控制一些肌肉的运动,比如一侧面部的肌肉或一侧手臂的肌肉。物理治疗有助于恢复之前可以完成的活动,包括走路、吃饭和穿衣。
  • 走路或吞咽困难:可能无法控制口腔和咽喉肌肉的活动,导致出现言语不清、无法正常吞咽。可能会出现说话、理解语言、阅读或书写困难。语言治疗师的帮助有助于改善语言问题。
  • 记忆力或思考能力下降:很多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有些患者出现思考困难、判断困难,还有推理能力和理解概念能力的下降。
  • 情绪问题: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出现抑郁表现。
  • 疼痛:身体的一部分出现疼痛、麻木或其他奇怪的感觉。一些人可能对温度变化变得更加敏感。通常出现在发病之后的几个星期内,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有所改善。
  • 行为改变和自理能力下降:可能变得更加退缩或更加冲动。日常梳洗和其他活动可能需要别人来照料。

后循环缺血预防

预防后循环缺血的发生需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1]

  •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
  •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
  • 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