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患者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或是偶然发现才得以诊断。如果突发剧烈头痛应当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进行进一步诊查。
一旦蛛网膜下腔诊断明确,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出血原因要通过全脑血管造影(DSA)来确定,DSA 检查是明确动脉瘤' target='_blank'>脑动脉瘤及其形态特征的“金标准”。
当患者一旦出现突发的剧烈头痛、脖子发硬、眼皮耷拉或者意识模糊时,应在家人陪同下,立即就医。
此外,部分动脉瘤未破裂的患者也会因动脉瘤体积增大而出现缺血性卒中的一些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等,出现这些情况时也应积极就医。
在动脉瘤未破裂的非紧急情况下,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 MRI 和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即可确诊是否为动脉瘤;如果在破裂出血的紧急情况下,多科室医生会集体会诊,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描述以及患者的病情状况先给予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时会进行脑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3]。
动脉瘤' target='_blank'>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俗称脑血管瘤,是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因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 70%。脑血管意外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居第三位。
因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及易反复出血的特性,所以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病情允许条件下,应尽快进行外科治疗,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外科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4]。
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的主要死亡原因。为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患者最好置于 ICU 监护下,绝对卧床,尽量减少不良的声、光刺激。便秘者给缓泻药,维持正常血压,适当镇静治疗。
为防治脑血管痉挛,可以预防性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滞药等扩血管治疗方法。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癫痫治疗。
目前没有特殊药物可以治愈动脉瘤,但是对于感染性动脉瘤可以使用抗生素或者对症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便于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分级后对于病情合适的患者医生会及早进行脑血管造影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不允许的患者一般只进行 CT 除外血肿和脑积水,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影检查和治疗。
其优点是一般可以根治,能在夹闭的同时清除血肿。是开颅手术,切开头皮,然后在颅骨上开一个小窗,在显微镜下准确找到动脉瘤的部位,然后使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包括:
优点是并发症较少,成功率高。和植入支架的方法一样,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将一根很细的微导管在 X 光线下放入动脉瘤内,然后在动脉瘤内填塞金属弹簧圈,将动脉瘤完全堵塞防止再次破裂或者生长。基本有三种方法:
未破裂的动脉瘤如果逐渐增大可能会出现压迫神经等症状。破裂的动脉瘤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高,约 12% 的患者到达医院前死亡,20% 死于入院后,存活患者约半数遗留永久性残疾,主要是认知功能的障碍。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本身的先天性缺陷和(或)后天性损伤与血流动力学因素是动脉瘤形成、发展和破裂的主要因素。
动脉瘤的病因可能是[4]:
动脉瘤' target='_blank'>脑动脉瘤的症状主要有出血症状、局灶症状、缺血症状、癫痫和脑积水等。
多数未破裂动脉瘤无明显症状,仅在 MRA 或 CTA 等检查时发现。少数病例可因体积大压迫周围神经结构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包括头痛、视力下降等,多为动脉瘤的占位效应导致的。破裂的动脉瘤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以下症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