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分为自发性 SAH 和外伤性 SAH 两种情况。自发性 SAH 发病率为 6/10 万~8/10 万人口,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 SAH 的主要病因。动脉瘤性 SAH 最易发生在 55~60 岁的人群中,其中大约 20% 患者发生于 15~45 岁。首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 50%~80%),其次为脑(脊髓)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血液病、动脉闭塞、颅内肿瘤卒中等。高血压、吸烟、酗酒、吸毒、妊娠和分娩等会增加发病几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与出血量多少以及部位有关。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通常合并呕吐、晕厥、颈部疼痛及畏光。有时还可发生局灶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如:动脉瘤压迫导致动眼神经麻痹,引发复视和/或上睑下垂)。对所有自发性 SAH 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应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或 CT 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此来明确出血原因,再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例如开颅动脉瘤夹闭、介入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等。该病可引起头痛和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脑血管痉挛并产生广泛缺血性脑损害和水肿,使颅内压力增高甚至导致脑疝。还会引起血糖升高、发热等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情严重的患者会遗留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控制高血压、吸烟、酗酒、吸毒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筛查和处理高危人群尚未破裂的动脉瘤,若在动脉瘤破裂前对其进行干预,则有可能避免 SAH 带来的巨大危害。
脑

就医

对于所有的自发性 SAH 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医生会尽早安排脑血管造影或 CTA 检查,用来明确出血原因,从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开颅动脉瘤夹闭、介入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等。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部疼痛、畏光等症状,应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 急诊科。
  • 神经内科。
  •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当患者突然发生持续性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意识障碍的时候,应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征象,或腰穿检查显示压力增高和血性脑脊液时,可临床确诊[2]

  • 头颅 CT:医生对于疑诊 SAH 患者会及时首选头颅 CT 平扫检查。出血的早期,诊断更灵敏,可检出 90% 以上的 SAH。医生会进一步依据 CT 结果和患者的病情,选择进行脑血管造影的时机,以明确出血原因,进行病因治疗。
  •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当 SAH 发病数天 CT 的敏感性降低时,MRI 可发挥较大作用。
  • CT 血管成像(CTA):主要用于有动脉瘤家族史或破裂先兆者的筛查、动脉瘤患者的随访,以及不能及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时的替代方法。
  • DSA 检查:是医生用来确定 SAH 病因的必须手段。条件具备、病情许可时应尽早行 DSA 检查,以确定有无动脉瘤、出血原因、决定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是临床明确有无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
  • 腰椎穿刺:如果 CT 检查阴性,又怀疑 SAH 者可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高应慎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有哪些症状?出现症状前是否有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
  • 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发病的时间以及持续的时间,症状程度有无变化?
  •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 是否吸烟、大量饮酒或某些药物滥用?
  • 是否有家族病史?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有颅内动脉瘤
  •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 发病以来是否去其他医院做过什么检查?是否已用过什么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日常

患者日常应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对于有高危因素和家族遗传倾向者更应高度重视,管理好高危因素。积极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术后坚持遵医嘱服用药物。

  • 控制血压:是很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收缩压大于 160 mmHg 和(或)舒张压大于 95 mmHg 时,卒中相对风险约为正常血压者的 4 倍。所以,日常应注意监测血压(正常血压为 80~120 mmHg)。
  • 戒烟戒酒: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使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升高 2~4 倍,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 膳食和营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需长时间卧床,床上排便不适应,很容易发生便秘。每天应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给予容易消化的饮食。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分为自发性 SAH 和外伤性 SAH 两种情况。

  • 自发性 SAH 发病率为 6/10 万~8/10 万人口,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 SAH 的主要病因。
  • 动脉瘤性 SAH 最易发生在 55~60 岁的人群中,其中大约 20% 患者发生于 15~45 岁。
  • 首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 50%~80%),其次为脑(脊髓)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血液病、动脉闭塞、颅内肿瘤卒中等。高血压、吸烟、酗酒、吸毒、妊娠和分娩等会增加发病几率。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与出血量多少以及部位有关。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通常合并呕吐、晕厥、颈部疼痛及畏光。有时还可发生局灶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如:动脉瘤压迫导致动眼神经麻痹,引发复视和/或上睑下垂)。
  • 对所有自发性 SAH 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应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或 CT 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此来明确出血原因,再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例如开颅动脉瘤夹闭、介入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等。
  • 该病可引起头痛和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脑血管痉挛并产生广泛缺血性脑损害和水肿,使颅内压力增高甚至导致脑疝。还会引起血糖升高、发热等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情严重的患者会遗留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
  • 控制高血压、吸烟、酗酒、吸毒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筛查和处理高危人群尚未破裂的动脉瘤,若在动脉瘤破裂前对其进行干预,则有可能避免 SAH 带来的巨大危害。

美国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急性期治疗目的是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力,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当患者病情条件允许时,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用来明确出血原因,以便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若情况允许,应尽早进行病因治疗。

一般治疗

  • 保持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稳定:有条件时医生会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
  • 降低高颅压:主要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等。
  • 避免用力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烦躁者可使用镇静药,头痛者可使用镇痛药。
  •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高纤维、高能量饮食,加强护理,预防尿路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等。

药物治疗

  • 预防再出血: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血压过高导致再出血,同时注意维持脑灌注压,最好选用尼卡地平、拉贝洛尔和艾斯洛尔等降压药,一般应将收缩压控制在 160 mmHg 以下。SAH 不同于脑内出血,出血部位没有脑组织的压迫止血作用,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如 6-氨基乙酸、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等抗纤溶药物[3]
  • 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口服尼莫地平能有效减少 SAH 引发的不良结局。医生会在破裂动脉瘤的早期管理阶段即开始防治脑血管痉挛,维持正常循环血容量,避免低血容量。在出血迟发性脑缺血时,需进行升高血压治疗。
  • 癫痫的防治:可在 SAH 出血后的早期,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
  • 低钠血症及低血容量的处理:应避免使用大剂量低张液体和过度使用利尿药。可用等张液来纠正低血容量,使用醋酸氟氢可的松和高张盐水来纠正低钠血症

手术治疗

  • 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是预防 SAH 再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动脉瘤的特点由多学科医师来讨论决定。
  • SAH 急性期合并症状性脑积水,应进行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对 SAH 后合并慢性症状性的脑积水患者,医生一般会推荐进行永久的脑脊液分流治疗。
  • 放脑脊液疗法:每次释放脑脊液 10~20 ml,每周 2 次,可以促进血液吸收和缓解头痛,也可减少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但需警惕脑疝、颅内感染和再出血的危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蛛网膜下腔出血未经外科治疗者中约 20% 死于再出血,死亡多在出血后最初数日。动脉瘤性 SAH 死亡率高,约 12% 的患者到达医院前死亡,20% 死于入院后,存活患者约半数遗留永久性残疾,主要是认知功能的障碍。总体预后相对较差,死亡率较高,存活者亦有很高的致残率[3]

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因素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

自发性 SAH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病变(如先天性动脉瘤血管畸形' target='_blank'>脑血管畸形等)破裂,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内血肿穿破脑组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 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 50%~80%)。一般长在血管分叉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动脉壁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血流长期冲刷等因素影响,动脉壁弹性减弱,就像车胎老化了会在局部鼓出来一样,形成囊状动脉瘤
  • 血管畸形:约占 SAH 病因的 10%。多见于年轻人,是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血管团,此时血管壁薄弱处于破裂临界状态,激动或其他不明显诱因可能导致血管破裂。
  • 其他:如 moyamoya 病(即烟雾病,占儿童 SAH 的 20%)、颅内肿瘤、卒中' target='_blank'>垂体卒中、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此外,约 10% 患者病因不明。

哪些人容易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年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并不表明其为“老年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事实上,四五十岁甚至二三十岁就患此病的人并不少见。
  • 有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吸毒等)和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应该高度重视。
  • 已经有预警信号或者筛查发现有动脉瘤等血管病变的人群,应该积极就医,认真接受评估。
  • 先天的脑血管病变,如脑动静脉畸形等患者要密切观察随访。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症状?

SAH 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病情轻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情重者可突然昏迷甚至死亡。

  • 头痛:高达 97% 的患者出现突发异常剧烈头痛,患者常将头痛描述为“我平生最严重的头痛”,不能缓解或越来越严重。多伴发短时间的意识障碍和恶心呕吐。
  • 脑膜刺激征: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通过围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液迅速扩散,刺激脑膜。患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强、Kerning 征(克尼格氏征)和 Brudzinski 征(布鲁金斯氏征)等,以颈强直(患者感觉项背痛)最多见,而老年、衰弱患者或小量出血者,可无明显脑膜刺激征
  • 精神症状:半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
  • 眼部症状:20% 患者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发病 1 小时内即可出现,是急性颅内压增高和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 神经功能损害: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患者会感觉眼球活动障碍),占 6%~20%。出血前后约 20% 出现偏瘫。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再出血:是 SAH 主要的急性并发症,20% 的动脉瘤患者病后 10~14 天可发生再出血。
  • 脑血管痉挛:痉挛严重程度与出血量相关,可使约 1/3 以上患者发生脑实质缺血,这是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 脑积水:起病一周内约 15%~20% 的患者发生急性脑积水,轻者嗜睡、思维缓慢等,严重者可造成颅内高压,甚至脑疝。亚急性脑积水发生于起病数周后,表现为隐匿出血的痴呆步态异常和尿失禁。
  • 其他:5%~10% 的患者发生癫痫发作,不少患者发生低钠血症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

对于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吸毒等)的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也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如果自己的直系亲属患有动脉瘤' target='_blank'>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建议进行血管瘤筛查。

  • 高血压:防治措施包括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减轻体重、适当体育运动、减少饮酒量及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普通高血压应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一般应控制在 130/80 mmHg 以下;老年人(年龄大于 65 岁)收缩压一般应降至 150 mmHg 以下。
  • 吸烟:远离二手烟,吸烟者应戒烟。
  • 饮酒: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酒者应适度,不要酗酒。
  • 筛查和处理高危人群尚未破裂的动脉瘤:如果自己父母、兄弟或子女中有两人以上出现了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建议做血管瘤筛查。若在动脉瘤破裂前就对其进行干预,则有可能避免 SAH 带来的巨大危害。但预防性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目前的观点不同,应谨慎处理,充分权衡其获益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