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硬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病情逐渐发展的慢性病。皮肤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变硬或硬结,多为真皮和皮下组织水肿、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所致。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皮肤硬化。
皮肤硬化主要表现为病变处皮肤硬如木板或肿胀性发硬,触之质地较周围正常皮肤变硬,伴或者不伴皮肤萎缩。病变程度差别较大,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的硬化和钙化,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广泛性皮肤硬化增厚。不同疾病导致的皮肤硬化可出现不同的伴随症状。
皮肤硬化的范围常较局限,以下肢为主,且通常可出现高代谢症候群(指由于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过多,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异常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症候群。由于患者代谢增加,产热、散热明显增多,患者常诉怕热多汗、疲乏无力、皮肤温暖潮湿。由于消耗增加,食欲亢进,但过量的摄入不能满足体内物质的消耗,则可致体重下降);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如全身乏力、怕冷、食欲不佳、便秘、性冷淡、少言寡语、月经紊乱等。
为长期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变性、干燥萎缩、脱毛、变硬、毛细血管扩张,可形成溃疡,并可癌变。
常伴有发育障碍。本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结缔组织、内分泌、代谢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以过早衰老,皮肤、眼、骨及内分泌功能障碍为特征,先天分泌功能紊乱在本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感谢湖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肖潇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皮肤硬化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出现症状时,往往硬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进行血尿和影像学等检查来诊断。
具备家族史或危险因素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
一旦发现有任何部位的皮肤变硬情况,应及时到皮肤科门诊就医,以尽早查明可能的原因与及早治疗。
初诊时需要进行血、尿检查,这有助于发现导致皮肤硬化的危险因素或疾病。具体检查指标包括:
皮肤硬化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皮肤硬化是指皮肤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变硬或硬结的病变。
系统性硬皮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波及皮肤及内脏全身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皮肤硬化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有些疾病比如遗传性疾病所致的皮肤硬化常无有效治疗方法。
皮肤硬化有时可以被逆转。皮肤硬化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加以干预,大多数都可以改善其结局,及早干预有助于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