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恶性肿瘤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当出现典型症状时,往往疾病的程度已经比较严重。由于疾病早期表现隐匿,建议胃部手术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残胃癌,早期干预治疗。
残胃恶性肿瘤病情发展缓慢,早期常无明显异常,既往行胃部分切除术患者,应定期门诊复查。如果患者出现上腹胀痛、消瘦、厌食、乏力,恶心、腹部肿块等表现,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出现急性的剧烈腹痛、呕吐、高热、呕血、柏油色大便、周身湿冷、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提示出现残胃癌,并伴消化道梗阻等危险的并发症,家属需将患者送至急诊治疗。
残胃恶性肿瘤残胃癌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残胃恶性肿瘤(gastric stump cancer),是胃良性疾病的患者行胃切除术后 5 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 10 年以上,残胃出现新发的恶性肿瘤[1]。
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此外,定期的复查随诊,可以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残胃恶性肿瘤,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虽然残胃恶性肿瘤病情发展缓慢,但是,一旦确诊残胃恶性肿瘤,便无法逆转回到良性疾病。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肿瘤分期,可能会选择内镜下治疗、手术及药物治疗等方法。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用于早期无淋巴结转移、非吻合口残胃恶性肿瘤的治疗。
通过内镜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在该手术后,如果病理提示切缘阳性、肿瘤浸达黏膜下层的患者,还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同时,由于残胃的空间限制、原缝线处有大量的缝钉、组织纤维化等因素的影响,均增加了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的技术难度。
残胃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与原发性胃癌一样,包括肿瘤病灶切除及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目的为达到 R0 切除,即手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阴性。
R0 切除会提高预后佳的几率。但是由于残胃的生理解剖结构改变,前次手术区域的粘连、以及既往淋巴结区的清扫,都会使残胃癌手术的难度增加。
残胃恶性肿瘤的诊治,往往需要包括肿瘤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学科医生的综合团队诊疗策略,为患者搭建完整的治疗平台。
残胃恶性肿瘤虽然不可逆转为良性,但残胃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及时复查,并加以干预,都可以改善结局。同时,及早干预,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残胃恶性肿瘤是一类有胃良性、恶性疾病在手术后,残胃出现癌变的疾病总称,病情演变时间长,可达数年至十余年,受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影响。
残胃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胃切除术后胃内环境被改变,如幽门功能丧失、十二指肠的肠液反流、黏膜去神经支配等,导致残胃的黏膜发生慢性损害,引起残胃发生肠上皮化生、萎缩、异常增生等癌前病变,并最终导致癌变。
残胃恶性肿瘤的症状,与疾病的发生部位及发展程度有关,因而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早期残胃恶性肿瘤患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多数出现较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残胃恶性肿瘤的进展期。此时,常见的症状为上腹胀痛、消瘦、乏力、恶心、呕吐等,亦可伴有呕血、黑便、腹部肿块等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此时的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与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相似,如腹胀、腹部不适感、厌食等,易被误认为是溃疡复发。
并非所有胃部手术后的患者都会患残胃恶性肿瘤,但是,预防工作仍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