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遗症期的二级预防治疗、康复训练及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积极进行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加强护理、康复训练等,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改善后遗症、防治并发症十分重要。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或软化,进而产生临床上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一般认为脑梗死发病 6 个月到 1 年以后还遗留言语不利、偏瘫、口角歪斜、吞咽障碍、肢体麻木、肢体活动障碍等各种后遗症,则称为脑梗死后遗症期。
脑梗死后遗症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脑梗死复发,同时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
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梗死的患者,通过寻找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达到降低脑梗死复发危险性的目的。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复方制剂、噻氯匹定。应用较多的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对伴有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目标是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 2.0~3.0,从而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选择何种药物应考虑个体化因素。
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若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推荐应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但后者推荐等级较低。
对患者需加强护理,瘫痪或昏迷患者需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还应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注意卒中后焦虑与抑郁症状,必要时请心理专科医生协助诊治。对有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应该行相应干预治疗。
康复对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训练包括康复医院的专业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除运动康复治疗外,还应注意语言、认知、心理、职业和社会康复等。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对轻到中度神经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后 24 小时后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的康复训练,包括坐、站、走等活动。卧床者病情允许时应注意良姿位摆放。
卒中康复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功能残疾,改善预后。
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是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其他还包括发病的年龄和脑梗死的病因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致残率约为 50%。腔隙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低,但可反复发作。脑梗死后遗症期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医院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脑梗死的病因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原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根据病因不同,TOAST 分型将脑梗死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根据病因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将脑梗死分为以下五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