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下列心力衰竭的表现,请尽快就医:
如果突然出现下列心力衰竭的表现,请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除因出现心衰症状就医外,常有患者因各种原发病而就医。
虽然高排出量性心衰与一般心衰不同,但临床表现相似,诊断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等。在诊断时,医生会通过左心室功能、心排出量、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区分是高排出量性心衰,还是低排出量性心衰。
心力衰竭(心衰)常伴有心排出量(即一侧心室每分钟泵出的血量)的降低,但少数情况下,高心排出量的患者也可以出现心衰的表现,此时尽管心排出量升高,但仍然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高心排出量状态被定义为静息时的心排出量大于 8 L/min 或心指数大于 4.0/(min·m2)。该类心衰多继发于某些引起心脏高排出状态的疾病,例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治疗主要为控制钠水摄入和利尿,医生还可能考虑使用一些收缩血管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机械通气有助于治疗肺水肿。
需注意,尽管高排出量和低排出量状态的终末表现都是水钠潴留,但二者的治疗措施有所不同。
因此,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不推荐使用血管扩张剂。除非有明显的低血压和器官灌注减少,否则医生不推荐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另外,医生会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很多高排出量状态是可以纠正的。但如不处理原发病,仅靠传统方法治疗心衰,难以解决体液潴留问题。
高排出量性心衰的恢复情况取决于病因。与肥胖相关的高排出量性心衰的 5 年死亡率约为 20%,与肝脏疾病、分流性心脏病相关的高排出量性心衰的 5 年死亡率接近 60%。
高排出量性心衰有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常见病因与一般心衰不同。
除上述原发病外,精神压力、体力活动、感染、怀孕等,都是高排出量性心衰的诱因。
与其他类型的心力衰竭类似,患者可在静息或运动状态下出现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下肢水肿、颈静脉扩张,医生检查有肺水肿、心脏杂音等。
心脏泵出的血量无法满足身体需要时,就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早期症状可能包括:
随着病情加重,肺和各脏器会出现淤血。这可能导致:
有时心力衰竭的症状可能突然加重,导致急性肺淤血,这称为急性肺水肿,可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治疗。可危及生命。症状可能包括: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各种原发病的相关症状。
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通常会有一些原发病,积极控制原发病是预防出现此类心衰的最好方法。
(感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郝问医师撰写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