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出现眩晕、走路不稳、面部及肢体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瘫痪、吞咽困难等小脑梗死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化验,以免延误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的时机。
出现眩晕、走路不稳,伴或不伴面部及肢体的感觉异常、肢体无力或瘫痪、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记录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并尽快前往附近医院就医。
医生可能建议如下检查。
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取栓治疗等,一般治疗原则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及他汀稳定斑块,以及治疗并发症等。病情平稳时应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针对出现病变的血管进行评估并进一步行外科处理。
针对脑梗死的病变血管,病情平稳后可以考虑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改善脑血流灌注。针对不同病因,可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
研究表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1 年内卒中复发率、致残率及全因死亡率均较高,恢复情况差,持续服用预防复发的药物对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恢复情况十分重要。因此,卒中后应尽早开始并持续服用预防药物,不应盲目停药,若出现不良反应,建议就诊请医生帮助调整用药方案。
主要由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腹部肥胖、心脏疾病、不良饮食习惯、饮酒、糖尿病和心理压力大等,上述 10 个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 90% 的卒中风险。
小脑主要由后循环中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上动脉(SCA)供血支配,梗死的常见原因如下:
小脑损害主要引起眩晕及共济失调,可能表现为头晕,伴视物旋转,走路不稳等。合并脑干等其他部位梗死时,可能出现面部及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肢体无力或瘫痪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心跳,引起脑疝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