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一般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实验与排除其他原因四个方面。除需要患者对自身症状进行描述外,还需要配合接受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等。
患者可以根据以下临床表现进行自查,一般情况下,自身免疫性脑炎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小于 3 个月),具备以下描述的 1 个或多个神经与精神症状,或者临床综合征[3]:
辅助检查包括:
医生在确诊之前,会进行抗神经元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阳性检查,需要抽取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相关抗体的检测。
目前免疫治疗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免疫治疗是提高自身免疫性脑炎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具体治疗措施包括对症处理、免疫调节治疗、手术等[5]。
自身免疫性脑炎常用免疫调节药物可以分为一线及二线两类。
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分泌的甾体类激素,激素的用量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及是否需要开启二线免疫干预治疗来综合判定。
丙种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能力。
血浆置换作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一线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外周血中抗体的浓度,同时通过血-脑屏障两侧抗体浓度梯度的作用降低脑脊液中的抗体含量。
主要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中,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对一线治疗无效的抗 NMDAR(一种抗体名称)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其中一种)应用利妥昔单抗可改善疗效,出院后配合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可以减少复发。
作为大众较常选择的且低毒性的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当常规治疗或者传统免疫抑制剂无效或有禁忌时,以及疾病复发需要进行长程免疫治疗时可考虑选择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
在单用一种一线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对于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一般需要常规应用1种以上的一线治疗药物。
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肿瘤有密切的相关性,有学者认为,肿瘤的潜在影响是自身免疫性脑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多种自身免疫性脑炎常伴发肿瘤。合并肿瘤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治疗需要首先去除原发肿瘤。研究显示,与未进行肿瘤切除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相比,及早手术切除相关肿瘤能显著改善重症患者通气支持的时间、缩短病程。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近期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言语障碍、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4]。
表现各异,可出现胡言乱语,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被害妄想、幻觉等。
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时间、空间)、判断能力的下降。
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障碍,表现在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下降。
癫痫发作是由于脑部神经元的过度放电引起的一种突发、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功能失常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和精神等不同的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强制性言语(即说话期间不能被打断)、缄默、言语减少等。
患者可能出现动作迟缓和减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木僵状态。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一般会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水平下降,如嗜睡、昏睡,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
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泌涎增多、低血压、中枢性发热和中枢性低通气等。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
患者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言语障碍、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失眠、幻觉。
部分患者口面部的不自主运动,面-臂肌张力障碍,心率、血压不稳等自主神经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