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0 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反复发生皮肤瘙痒,常规治疗难以缓解者以及长期患“皮炎湿疹”,反复就医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不断进展,皮疹没有做过皮肤病理检查者,建议到医院就诊。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根据不同时期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科室进行相应治疗:
本病诊断必须是基于临床表现和病理相结合的手段。一般根据 ISCL 以及 EORTC 的淋巴瘤' target='_blank'>皮肤淋巴瘤特别小组提出的一项基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和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期。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指征确诊。早期诊断均需皮损组织病理活检,并对本病进行评估。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皮疹分期类型和受累程度以及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同时还需进行皮损和肿大淋巴结的活检、全血细胞分析及血生化检查。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源于记忆辅助 T 细胞,是原发性皮肤 T 细胞淋巴瘤(CTC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约占所有淋巴瘤' target='_blank'>皮肤淋巴瘤的 50%,低度恶性。
早期可采用仅对症处理的“期待疗法”或皮肤靶向治疗。一般仅晚期患者考虑化疗。治疗目的是清除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并延长带病生存率。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病情分期、年龄及全身情况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初始治疗,不同专家的早期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许多疗法可使疾病获得时间不等的缓解。
本病病程发展和转归因人、皮疹表现不同而异。一些患者的表现可能仅限于皮肤病变,数十年内病情时轻时重,进展极其缓慢。但也有部分患者,有较广泛的皮肤浸润、毛囊性病变或多发肿瘤。该部分患者病情较易出现迅速进展或发生皮肤外受累,且预后较差。一旦肿瘤发生,患者通常在数年内死亡。淋巴结受累正常结构消失、内脏器官受累以及出现T淋巴细胞转化为临床恶性肿瘤的转化征象,常见继发感染和第二肿瘤。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关。
典型的蕈样肉芽肿按皮损特点分为三期,病程呈慢性进行性,自红斑期进入斑块期,最后发展至肿瘤期需达数年至数十年。皮损好发于躯干,早期皮损缺乏特异性,常为皮炎湿疹样表现。持续存在的严重瘙痒,常规治疗难以缓解,往往是早期或唯一的自觉症状。肿瘤期可发生肿瘤表面破溃、坏死以及淋巴结、血液和内脏器官受累。
常见症状包括: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不熬夜、保持乐观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一旦发现蕈样肉芽肿,要全面检查身体情况,早发现第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