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目前心肌梗死可分为 ST 段抬高型(STEMI)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两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 ST 段抬高。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若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血供完全停止,导致所供区域心室壁心肌透壁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左室腔大小、形态和厚度发生变化,总称为心室重构。心室重构过程反过来影响左室功能和患者的预后。多发生于春、冬季,并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有关。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以清晨 6 时至午间 12 时发病最多。大约 1/2 的患者能查明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过重的体力劳动、创伤、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饱餐、急性失血、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发热和心动过速等。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反复发作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发展为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大面积心机梗死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胸部

就医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胸痛剧烈,持续 >30 分钟不缓解。
  • 患者血压较平时显著下降(如低于 90/60 毫米汞柱)。
  • 患者意识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 急诊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如何诊断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医生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来诊断。

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坏死时,除了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外,心肌内含有的一些蛋白质类物质也会从心肌组织内释放出来,并出现在外周循环血液中,因此可作为心肌损伤的判定指标。

心电图

  • 宽而深的 Q 波(病理性 Q 波)。
  • ST 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 T 波倒置,往往宽而深,两支对称。在背向梗死区的导联上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 R 波增高,ST 段压低,和 T 波直立并增高。
  • 动态性改变:
    • 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 T 波。
    • 数小时后,ST 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 T 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到 2 天内出现病理性 Q 波,同时 R 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Q 波在 3~4 天内稳定不变,以后 70%~80% 永久存在。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 段抬高持续数日至 2 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 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为亚急性期改变。
    • 数周至数月以后,T 波呈 V 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为慢性期改变。T 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到数年内逐渐恢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以往有无发作性胸痛病史?
  • 是否曾行冠脉造影或冠脉 CT 检查?
  • 此次症状发作时在做什么?
  • 此次症状发作后是否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如果有,药名及剂量分别是什么?
  • 目前长期口服药物有哪些?
  • 有无药物过敏史?
  •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哪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
  • 哪些药物为胸痛发作时急救药?
  •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分别需要服用多久?

日常

为改善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除在急性期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二级预防。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延缓和逆转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防止斑块不稳定等所致的急性冠脉事件,从而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根据年龄、体力进行适当锻炼,以不引起心绞痛症状为宜。
  • 避免参加运动类比赛。
  • 戒烟限酒。
  • 规律长期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避免自行停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绍

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目前心肌梗死可分为 ST 段抬高型(STEMI)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两类[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 ST 段抬高。

  • 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2]
  • 若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血供完全停止,导致所供区域心室壁心肌透壁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左室腔大小、形态和厚度发生变化,总称为心室重构。
  • 心室重构过程反过来影响左室功能和患者的预后。
  • 多发生于春、冬季,并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有关。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以清晨 6 时至午间 12 时发病最多。大约 1/2 的患者能查明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过重的体力劳动、创伤、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饱餐、急性失血、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发热和心动过速等。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反复发作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发展为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
  • 主要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
  • 大面积心机梗死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美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其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拥有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至少 12~24 小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病情稳定或血运重建后症状控制,应鼓励早期活动。下肢做被动运动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

抗栓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常规治疗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双药联合抗血小板,至少 12 个月,之后根据病情,可考虑单药抗血小板。
  • 抗凝:除非有禁忌证(如活动性出血或已应用链激酶或复合纤溶酶链激酶),所有患者应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常规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治疗策略以及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风险。
    • 常用的抗凝药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睽钠和比伐卢定。
    • 需紧急介入治疗者,应立即开始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比伐卢定。
    • 对选择保守治疗且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应优先选择磺达肝睽钠。

心肌缺血治疗

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镇痛剂、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调制治疗等。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

  • 介入治疗(PCI):目前直接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首选的、最安全有效的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高于药物溶栓治疗。尽早应用可恢复心肌再灌注,降低近期病死率,预防远期的心力衰竭发生。
  • 溶栓治疗:在无条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情况下,无溶栓禁忌症者可行溶栓治疗。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下列患者可考虑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另外,还需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进行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后,左室腔大小、形态和厚度发生变化,总称为心室重构。重构过程反过来影响左室功能和患者的预后。重构是左室扩张和非梗死心肌肥厚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使心室变形(球形变)。心室重构可影响心脏功能,患者需长期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改善心室重构,延缓疾病进展。

导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因素

当冠脉的供血小于心肌所需时,就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暂时的缺血缺氧会引起心绞痛,而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坏死即为心肌梗死

大约有 1/2 的患者能查明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过重的体力劳动、创伤、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饱餐、急性失血、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发热和心动过速等。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常见原因包括:

  •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粘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导致病变血管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闭塞。
  • 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与斑块的大小无直接关系。不稳定斑块具有如下特征:脂质核较大,纤维帽较薄,含大量的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含量较少。
  • 若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血供完全停止,导致所供区域心室壁心肌透壁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闭塞性血栓是白、红血栓的混合物,从堵塞处向近端延伸部分为红血栓。

哪些人容易患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年龄:冠心病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 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吸烟: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2~6 倍。
  •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
  • 家族史:一级亲属男性 <55 岁,女性 <65 岁发生冠心病,考虑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发病率增高。
  • 其他:A 型性格,口服避孕药,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者易患冠心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 疼痛:胸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在我国,约 1/6~1/3 的患者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位于下颌或颈部。部分患者无疼痛,多为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心力衰竭' target='_blank'>急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症状。
  • 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可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一般在疼痛发生后 24~48 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
  • 胃肠道症状:约 1/3 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以下壁心肌梗死多见)。
  • 心律失常:见于 75%~95% 的患者,多发生于起病后 1~2 周内,尤以 24 小时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
  • 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血压下降常见,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复以往的水平,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 80 毫米汞柱,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 毫升/小时)、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20% 的患者在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 1 周内发生。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致死,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 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 target='_blank'>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数日内或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 20%~48%。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和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右心衰竭,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死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危害包括: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戒烟:吸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降低 β 受体阻滞剂的抗缺血作用,成倍增加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
  • 调脂治疗:调脂治疗能降低患者的远期病死率和再梗死率。建议所有患者坚持低饱和脂肪酸及低胆固醇饮食。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均有效。
  • 抗血小板治疗:所有患者除有禁忌证者外应长期使用抗血小板制剂。
  • β 受体阻滞剂:除低危患者和有禁忌证患者外,所有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心肌梗死' target='_blank'>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预防左心室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减少死亡危险,最终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如因咳嗽和皮疹(排除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用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