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肝病,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肝病

肝病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方,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内部密布血管。它的功能除了参与消化食物以外,还包括储存能量,代谢体内毒素等。一旦肝脏无法正常工作,就会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危害。临床诱发肝病的因素复杂多样,我国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引发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疫苗接种工作的全面推广,肝病威胁才得到初步控制。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甲肝:甲肝病毒主要通过污染饮用水或食物进行传播。它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症状一般在 6 个月内自行缓解消退,并不会对肝脏造成长期、严重的损害。乙肝: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或血液途径进行传播。假如感染时间超过 6 个月,形成慢性乙肝,随着时间延长可不断进展,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将显著上升。丙肝:丙肝病毒也是通过体液或血液途径进行传播。慢性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也会显著上升。目前,临床有多种新药可有效治愈丙肝。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ALD):长期酗酒(>5 年,酒精量男性>40g/日、女性>20g/日,或 2 周内大量饮酒>80g/日)所致的慢性肝病。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衍变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该病多见于欧美国家,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有显著上升,成人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约为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能与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有关,肝脏脂质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过量沉积,并引发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该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自身免疫性肝病: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错误识别并攻击自身的肝脏组织,导致肝脏出现炎症和损伤。临床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还可能同时伴有 2 种自身免疫性肝病,称为重叠综合征。药物性肝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发的急性或慢性肝脏损伤。轻者停药后肝功能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随着临床药物种类不断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生率约为每年(1~10)/10 万。在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的比例甚至可高达 20%。遗传性肝病:由于家族遗传或先天性基因突变,导致患者伴有某些代谢功能缺陷,相关产物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增生。主要包括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紊乱),血色病(铁过度吸收),以及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大量异常 α1-抗胰蛋白沉积)。肝硬化:由于肝脏长期存在持续性的炎症或损伤,造成肝组织发生弥漫性纤维化,并且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直至肝脏最终变形缩小硬化,丧失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途径也发生显著改变。肝硬化还会诱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伴有致命危险。肝癌:主要是有毒化学物质或慢性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内的癌症相关基因发生突变,癌变细胞可无限恶性增殖,并侵袭周边或远处正常组织。我国肝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于世界前列。每年全球肝癌致死的病例有近半数来自我国。

就医

就诊科室

  • 肝病科
  • 传染病科
  • 消化内科

常见检查项目

  • 病史采集:
    •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日常饮食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
    •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具体部位、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同时检查腹部是否存在肿块,了解患者腹痛、腹胀或压痛的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并观察全身各处是否还有其他阳性体征。
  • 抽血检查:
    •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 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例如肝、肾功能、血脂、炎症水平等其他指标是否异常。
    • 评估各种生物学标志物,例如自身抗体水平、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水平、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功能测定:评估止血、凝血功能是否存在障碍。
  •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 或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手段,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脏病变的波及范围、严重程度,并以此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 胃镜检查:内镜是一根细长、柔软适宜的光纤导管,头端带有光源、视频镜头且具有活检孔道。胃镜可经由口腔进入咽喉、食管、胃部、十二指肠;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经由活检孔道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组织胶及硬化剂注射、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有效缓解曲张静脉出血风险。超声内镜有超声探头,可对肝脏、胆囊、胰腺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对可疑病灶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 病理活检:将一根细针插入人体的肝脏部位,获取少部分肝组织,交由病理实验室在显微镜下检查,以确定肝脏损伤程度和肝脏病变的原因。
  •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Fibroscan):超声探头行肝脏超声时,超声感受器能接收超声在肝脏传播速度,即传播速度越快提示肝实质越硬,根据传播速度换算出肝脏硬度数值,从而能够推测出肝纤维化的程度。此方法可以辅助临床医生监测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动态变化。

日常

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加强疾病管理,缓解心理压力,尽可能有效控制病情。

戒除不良嗜好

  • 戒烟、戒酒;
  • 避免各种腌制食物,例如酸菜、腊肉;
  • 避免糖脂含量过高的食物,例如碳酸饮料、油炸食品。
  • 避免霉变食物。

改善生活方式

  • 遵循健康食谱,多吃水果、蔬菜、酸奶、全谷物食品,辅以适量鱼类和肉类。
  • 控制饮食,每天坚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 肥胖者应循序渐进减肥,不要短期内过度运动或过度节食,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加强疾病管理

  • 遵医嘱积极治疗,去除病因,尽可能降低复发风险。
  • 遵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复诊,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估治疗效果。
  • 注意保护肝脏:不要擅自服用任何额外的药物或保健品,尤其不要滥用中草药。
  •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洗漱用具,性生活过程中应使用安全套。

肝病介绍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方,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内部密布血管。它的功能除了参与消化食物以外,还包括储存能量,代谢体内毒素等。一旦肝脏无法正常工作,就会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危害。临床诱发肝病的因素复杂多样,我国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引发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疫苗接种工作的全面推广,肝病威胁才得到初步控制。

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

  • 病毒性肝炎:
    • 甲肝:甲肝病毒主要通过污染饮用水或食物进行传播。它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症状一般在 6 个月内自行缓解消退,并不会对肝脏造成长期、严重的损害。
    • 乙肝: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或血液途径进行传播。假如感染时间超过 6 个月,形成慢性乙肝,随着时间延长可不断进展,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将显著上升。
    • 丙肝:丙肝病毒也是通过体液或血液途径进行传播。慢性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也会显著上升。目前,临床有多种新药可有效治愈丙肝。
  • 脂肪性肝病:
    • 酒精性肝病(ALD):长期酗酒(>5 年,酒精量男性>40g/日、女性>20g/日,或 2 周内大量饮酒>80g/日)所致的慢性肝病。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衍变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该病多见于欧美国家,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有显著上升,成人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约为 5%。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能与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有关,肝脏脂质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过量沉积,并引发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该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 自身免疫性肝病: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错误识别并攻击自身的肝脏组织,导致肝脏出现炎症和损伤。临床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还可能同时伴有 2 种自身免疫性肝病,称为重叠综合征。
  • 药物性肝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发的急性或慢性肝脏损伤。轻者停药后肝功能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随着临床药物种类不断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生率约为每年(1~10)/10 万。在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的比例甚至可高达 20%。
  • 遗传性肝病:由于家族遗传或先天性基因突变,导致患者伴有某些代谢功能缺陷,相关产物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增生。主要包括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紊乱),血色病(铁过度吸收),以及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大量异常 α1-抗胰蛋白沉积)。
  • 肝硬化:由于肝脏长期存在持续性的炎症或损伤,造成肝组织发生弥漫性纤维化,并且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直至肝脏最终变形缩小硬化,丧失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途径也发生显著改变。肝硬化还会诱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伴有致命危险。
  • 肝癌主要是有毒化学物质或慢性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内的癌症相关基因发生突变,癌变细胞可无限恶性增殖,并侵袭周边或远处正常组织。我国肝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于世界前列。每年全球肝癌致死的病例有近半数来自我国。

美国肝病治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因、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去除病因,从而遏制肝功能损害和肝纤维化的加重趋势,并通过规范治疗在肝功能损害及早期肝纤维化阶段可逆转病情,或维持长期稳定,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去除病因

  • 抗病毒治疗:
    • 慢性乙肝应遵医嘱用药,维持病毒处于抑制状态。
    • 慢病丙肝应采用新药积极治疗,争取实现治愈。
  • 戒酒治疗:
    • 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须立刻开始戒酒治疗。
    • 存在酒精依赖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同时给予药物治疗,例如阿坎酸、纳曲酮、双硫仑。
  • 降糖降脂:肝病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 血糖升高者可使用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
    • 血脂升高和(或)血管斑块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例如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 治疗原发病或停用致病药物:
    •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将其转至相应的科室,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
    • 停用致病药物或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改变用药方案。
  • 肝癌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针对肝癌细胞某些特定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杀伤癌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缓解症状

  • 重症肝炎:补液,营养支持;采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反应。
  • 肝癌的姑息性治疗:使用各种镇痛药物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方案

肝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治疗、肝移植。

  • 手术切除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肝癌体积较小的患者。
  • 局部治疗是直接针对肝癌病灶或病灶周围区域,实施的各种物理或药物治疗措施,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等。
  • 肝移植适用于肝癌体积尚小,还未侵犯血管或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首先要及时找到基因匹配的肝脏供体,然后医生会将整个病肝切除,并将供肝植入。

部分重症肝病患者,例如肝功能衰竭或失代偿期肝硬化者,也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治疗。

导致肝病的因素

肝病的病因大致可分为 2 类: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获得性因素则是病毒感染、不良生活方式、其他相关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最终发病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引发肝病的获得性因素

  • 肝炎病毒感染:在中国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慢性病毒性肝炎还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显著上升。
  •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酗酒吸烟、暴饮暴食、日常以高糖高脂饮食为主,缺乏运动。
  • 药物毒性:部分中药、西药中可能含有对肝脏造成损害的毒性成分;或是药物代谢过程中彼此互相干扰,引起肝脏毒性。
  • 伴有其他类型肝病:各种肝脏疾病和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升彼此的发病和损害风险,同时也会促进彼此的病情更加恶化。
  • 其他疾病或感染:
    • 慢性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2 型糖尿病。
    • 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积。
    • 寄生虫感染。

引发肝病的先天性因素

  • 遗传性疾病:各种具有明确致病基因的遗传性肝病。
  • 家族病史:例如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癌
  • 基因缺陷:例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的胃粘膜组织和细胞。

肝病症状

肝病的发病机制和形成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损伤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因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绝大多数肝病的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没有明显的不适迹象。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才会逐渐呈现出各种典型的临床表现:

  • 肝脏部位:上腹部(肝区)疼痛、肝脾肿大。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 全身症状:乏力、虚弱、体重下降、嗜睡、精神行为异常、黄疸(皮肤或巩膜黄染)。

假如肝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 出血倾向:容易出现瘀斑,经常流鼻血或牙龈出血,还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
  • 内分泌失调:全身瘙痒、脱发、脸色晦暗、性功能减退、男性患者乳房增大、女性患者不孕、形成蜘蛛痣和肝掌。
  • 腹水:造成腹部膨胀,压迫周边器官,还可能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肝性脑病血液中的毒素无法代谢清除,最终将损害中枢神经功能,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甚至昏迷不醒。
  • 长期持续的炎症和损伤可诱发肝细胞癌变

肝病预防

预防肝病的关键在于限制酒精摄入,严格控制体重,讲究饮食卫生,积极开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

健康饮食

  • 有饮酒习惯的人,应限制每天的饮酒量。
  • 每天的饮食中应确保有足量的蔬菜、水果。
  • 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尤其不要吃霉变的谷物和花生制品。

改善生活方式

  • 拒绝吸烟,拒绝二手烟。
  • 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维持健康体重。

合理用药

  • 除非遵医嘱,否则不要擅自长期用药,即使是非处方药,还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 伴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更要注意用药安全,不要擅自改变药物的用法用量。

避免肝炎病毒感染

  • 婴儿出生后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 远离毒品,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 注意性安全,避免高危性行为。
  • 必须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确保医疗器械都经过规范的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