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加强疾病管理,缓解心理压力,尽可能有效控制病情。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方,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内部密布血管。它的功能除了参与消化食物以外,还包括储存能量,代谢体内毒素等。一旦肝脏无法正常工作,就会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危害。临床诱发肝病的因素复杂多样,我国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引发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疫苗接种工作的全面推广,肝病威胁才得到初步控制。
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因、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去除病因,从而遏制肝功能损害和肝纤维化的加重趋势,并通过规范治疗在肝功能损害及早期肝纤维化阶段可逆转病情,或维持长期稳定,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肝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治疗、肝移植。
部分重症肝病患者,例如肝功能衰竭或失代偿期肝硬化者,也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治疗。
肝病的病因大致可分为 2 类: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获得性因素则是病毒感染、不良生活方式、其他相关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最终发病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肝病的发病机制和形成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损伤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因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绝大多数肝病的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没有明显的不适迹象。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才会逐渐呈现出各种典型的临床表现:
假如肝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肝病的关键在于限制酒精摄入,严格控制体重,讲究饮食卫生,积极开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