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加强疾病管理,改善饮食习惯。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是急、慢性重症肝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肝功能损害导致毒素在脑部积聚,而引起患者的行为、情绪、言语、睡眠或行动方式发生异常变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症状并不明显,甚至被患者及其家人所忽视。但是,无论是否有明显的体征,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只要发现有个性、行为变化的迹象,就要及时就医。正确、规范的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否则症状将不断恶化。
我国肝硬化患者伴发肝性脑病的比例从 10%~50% 不等。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IPS) 治疗的患者,术后肝性脑病的总体发生率为 25%~45%。肝性脑病是重症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 年生存率低于 50%,3 年生存率低于 25%。
早期识别、及时治疗是关键,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临床医生会同时从多个环节入手,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去除病因、减少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合理的营养支持,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施行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血液中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患者而言,肝脏病变可导致肝脏的正常结构、功能发生严重损害,无法有效清除血液内的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中的毒素可能会进入大脑,并逐渐积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导致行为异常。
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包括:
肝性脑病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氨中毒可能是最重要的作用途径,其他多种感染和炎症因素相互协同、互为因果,促使肝性脑病症状不断进展。
慢性肝病患者应定期复诊,并关注精神状态和行为模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