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约占整个神经系统遗传病的 10%~15%,临床上常表现为运动失调,大多数患者多在发病 10~20 年便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患病率约在 8~12/10 万,多在 30~40 岁之间发病,生存期约 10~20 年。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存在多种亚型,各亚型突变的基因和位点不相同。各种分型发病年龄差别不大,临床表现相似且相互重叠,很难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区分。以姿势异常、协调障碍、步态困难及言语不清为主要症状。目前对于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早期进行临床诊断,尤其是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基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
神经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不明原因出现下列情况的需要及时就医:

  • 走路不稳、走路摇晃、不能走成直线。
  • 自感四肢无力。
  • 口齿不清、发音困难。
  • 平时生活动作协调差,生活基本自理。

就诊科室:

  •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临床医生诊断该病根据患者的症状、遗传家族史,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得出诊断。

  • 影像学检查
    • 脑部 CT 和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脑桥及小脑萎缩
    • 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磁共振形态测量学可显示脑干、小脑灰质及白质体积减少,同时脊髓萎缩;
    • 苍白球、海马、腹侧间脑、丘脑、海马、壳核等处也都存在明显萎缩。
  • 神经电生理:部分患者可出现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眼震电图、神经肌电图等异常。
  • 基因检测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

  • 药物或毒性作用:酒精、药物、重金属等所致,如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等。
  • 营养不良:导致维生素 E 缺乏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可能导致共济失调; 还有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12 缺乏共同影响的结果。
  •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表现可能是癌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 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多系统萎缩、散发性成年起病型共济失调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 父母是近亲结婚吗?亲属中有同样症状的吗?
  • 有家系异常病史吗?
  • 是否喝酒?酗酒吗?
  • 癫痫病史吗?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
  • 是否在服用减轻体重的药物?
  • 是否有冶游史?梅毒?
  • 是否有甲状腺、胃病等其他疾病史?
  • 有没有毒物接触史?
  • 有没有慢性感染史?
  • 有没有肿瘤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什么原因导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 能治愈吗?病情进展快吗?
  • 有并发症和会遗传吗?
  •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日常

  • 了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相关疾病防治知识。
  • 饮食中细嚼慢咽,避免误吸。
  • 防治跌倒,共济失调容易摔倒,地面防滑,家属陪护,加强安全管理。
  • 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刺激和情绪激动。
  • 康复训练,增加自信心,延缓病情进展。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介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约占整个神经系统遗传病的 10%~15%,临床上常表现为运动失调,大多数患者多在发病 10~20 年便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

  • 患病率约在 8~12/10 万,多在 30~40 岁之间发病,生存期约 10~20 年。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存在多种亚型,各亚型突变的基因和位点不相同。
  • 各种分型发病年龄差别不大,临床表现相似且相互重叠,很难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区分。
  • 以姿势异常、协调障碍、步态困难及言语不清为主要症状。
  • 目前对于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
  • 早期进行临床诊断,尤其是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基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

美国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治疗

目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虽然言语和物理治疗、步态机械辅助可以帮助改善功能和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但尚无治愈性疗法。应该密切随访,记录患者的发病情况和进展状况,积极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 共济失调症状:5-羟色胺 1A 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利鲁唑可部分改善症状。
  • 锥体外系症状:左旋多巴及其复合制剂、苯海索、金刚烷胺等可部分改善症状。
  • 痉挛症状:可选用氯苯氨丁酸、加巴喷丁、巴氯芬等。
  • 肌阵挛症状:首选氯硝西泮等。
  • 癫痫:可选用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
  • 认知功能障碍:可选用多奈哌齐和美金刚等。
  • 抑郁症:首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非药物治疗

  • 神经康复步态不稳者可通过持续平衡功能锻炼予以改善;构音障碍者可通过言语训练矫正发音。
  • 经颅磁刺激:经颅磁刺激可部分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 心理治疗:心理疏导,增加自信心。
  • 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待于进一步研发。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展及转归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患者,发病以后大多数会出现步伐不协调的症状,同时会伴有手部动作,眼部活动等的失调,使其正常生活增添极大的负担。常见于 30~40 岁间发病,具有遗传早现性的特点,发病后其生存期仅为 10~20 年。

导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因素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什么原因?

  • 该病是遗传因素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 有家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史的。
  • 父母是近亲结婚的。
  • 家中已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
  • 产前基因检测已诊断的。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大类以姿势异常、协调障碍、步态困难及言语不清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 共济运动失调:步态不稳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醉酒样或剪刀步伐。
  • 言语不清:爆发性言语或吟诗样言语。
  • 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
  • 书写障碍:书写过大。
  • 眼球运动障碍
  • 锥体束征阳性。
  • 锥体外系受损表现:类帕金森病样症状、面舌抽颤、舞蹈样等。

大脑皮质受损表现

  • 癫痫发作。
  • 认知障碍。
  • 肌阵挛(某个肌肉或肌群突然收缩,引起面、躯干或肢体突然快速抽动)。
  • 精神行为异常。

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表现

  • 神经病: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伴发听力障碍及嗅觉异常。
  • 自主神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其他神经病变' target='_blank'>周围神经病:可伴发感觉性、感觉-运动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等。

神经系统以外的临床表现

  • 心脏病变:心肌肥厚、房室传导阻滞等。
  • 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等。
  • 骨骼畸形:脊柱侧弯或后侧凸。
  • 皮肤病变:球结膜和面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鱼鳞症等。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有哪些并发症?

  • 周围神经损害:患者存在痛温觉减退,肌电图有异常神经传导。
  • 肌张力障碍:肌阵挛,肌张力减低。
  • 认知功能障碍:在疾病的晚期可出现执行功能障碍和语言记忆障碍,但是通常不会进展为痴呆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预防

该类疾病的预防重点在于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诊断是目前有效控制发病的最佳手段。在遗传咨询过程中要注意伦理、社会、心理和法律等,实行多科合作,建议在自愿的情况下对患者的后代进行基因检测,患者和症状前患者在生育时可进行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