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对于无症状但抗磷脂抗体检查结果是阳性的患者,可做好日常观察,定期复诊,暂时不进行治疗。本病的治疗目的是抑制抗磷脂抗体产生,清除已存在于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改善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再次发生流产。
目前认为,抗磷脂抗体异常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女性、肿瘤患者、服用激素的人群、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以及某些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患者,发生本病的风险较大。
抗磷脂抗体异常:抗磷脂抗体会导致患者出现自身免疫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消耗、补体(血清蛋白系统中跟免疫和炎症调节有关的蛋白质)水平降低及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纤溶系统功能是在纤溶酶作用下,溶解血管中已经形成的血栓。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本病: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本病:
血栓形成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具体表现,因受影响血管的种类和部位不同而不同,大多数会影响到静脉血管,其次为动脉血管,比如胎盘血栓的形成,可能会导致自发性流产等;另外,患者还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
通常可能引起以下并发症: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可以预防疾病或防止疾病复发: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医生怀疑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时,通常采用由日本提出的札幌标准进行诊断。根据札幌标准,当患者出现一项符合札幌标准的症状,和一项实验室标准时,便能确诊为本病。
札幌标准症状的介绍如下:
具体诊断及相关检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