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极高,因此,需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凡在原受伤部位出现包块均应警惕。
如出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较前减弱,皮肤温度较对侧降低,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以上日常习惯旨在从患者角度控制血压,以期降低假性动脉瘤发生率。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因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致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的软组织,在血管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约在伤后 1 个月后,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从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其形成机制和破裂出血的原因尚未被阐释清楚,且其自愈者很少,一般采用药物或手术干预。
加压包扎:持续用手压迫 30 分钟至数小时,有效的指标是压迫或包扎后血管杂音消失。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GTI):
外科手术修补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标准方法,经无创性治疗失败或合并感染时,应行外科干预。包括载瘤动脉结扎、动脉瘤切除端吻合,及血管移植、动脉瘤囊内血管修补等。缺点在于外科手术修补较其他治疗方法创伤大、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等。据文献报道,外科手术修补并发症可高达 21%,如出血、伤口感染、囊状淋巴瘤、神经根病等。
应注重日常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血压,控制情绪,尽量避免打喷嚏、剧烈咳嗽,避免用力排便。另外,准确穿刺、正确压迫止血、有效加压包扎,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下地活动、合理使用抗凝药等,也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