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以及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在发作期间,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休克和心室颤动等,此时应立即就诊。
短 P-R 综合征所表现的电生理学特征,是房室传导加速的现象。大部分患者加速的房室传导会发生在房室结,其心房内传导和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是正常的。
少部分患者,房室传导的加速是由于存在心房-希氏束旁路,此旁路起于心房,绕过房室结,止于希氏束远端,电生理检查显示 A-H 及 H-V 间期短。
临床上,经常发现某些患者的心电图存在 P-R 间期≤0.12 秒,而阵发性心动过速' target='_blank'>室上性心动过速史又不能确定,而不能确诊为短 P-R 综合征,此时应进行电生理检查。
不伴有心律失常的短 P-R 综合征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需特殊治疗,动态观察即可;伴有心律失常的短 P-R 综合征患者,则视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背景,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短 P-R 综合征患者伴心律失常时,若给予积极、及时的治疗,一般预后尚佳。但若患者本身基础性心脏疾病较重、或心律失常发作时,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则易诱发心室颤动,甚至猝死。
至今,对引起短 P-R 综合征的解剖基础仍存在争议。简单来说,该疾病所呈现出的电生理学特征,是房室传导的加速现象,也就是说由于一些异常解剖结构的存在,使得激动由心房传入心室的时间变“短”了。
目前已知能引起短 P-R 综合征的解剖异常有以下几种:
不伴有心律失常的短 P-R 综合征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伴有心律失常的短 P-R 综合征患者,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背景,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头昏、晕厥等症状。
短 P-R 综合征常伴发以下几种心律失常:
由于短 P-R 综合征,易合并阵发性心动过速' target='_blank'>室上性心动过速,当心率过快时,可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低血压、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颤动或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
该疾病是由心脏的异常解剖结构引起,目前暂无有效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