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跳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使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身体各重要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患者可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即发生心脏性猝死。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每年平均约为 42/10 万,若以 13 亿人口推算,则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约为 54.4 万例,其中以中、老年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猝死年龄男性集中在 55~60 岁,女性为 65~73 岁,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生率的增加,心脏性猝死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心脏猝死原因的 42%~75%;各种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引起的心脏猝死约占 5%~15%,是青年人群(<35 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性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扩张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某些心脏瓣膜病、心肌炎也可发生;此外一些离子通道病,如长 QT 间期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心脏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分为 4 个时期: 前驱期:部分人在心脏骤停发生前天或数周,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等症状;终末事件期:即心血管状态发生急剧改变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 1 小时,典型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头晕目眩,意识模糊等;心脏骤停期: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伴局部或全身抽搐,大动脉波动消失,呼吸断续或终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等;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后,大部分患者在 4~6 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出现生物学死亡。大多数心脏骤停都是突然发作,即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或发绀,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等。及时有效的进行心肺脑复苏是其治疗的关键。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尽早实施心肺脑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每延误一分钟,其生存率降低 7~10%。
胸部

就医

若经常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当发生突然意识丧失、局部或全身抽搐、呼吸变浅或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大小便失禁等时,家属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实施现场心肺脑复苏。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症状时提醒您有必要就医:

  • 胸痛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常出现胸痛,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若梗死面积较小,胸痛多可自行缓解,但如果这种胸痛症状反复出现,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 乏力、气促:心脏泵血功能发生异常时,患者可出现乏力,伴活动后呼吸困难,若感觉乏力症状逐渐加重,或呼吸困难明显且经常发生时,建议到医院就诊;
  • 心悸:当出现心律失常时,心脏不规律跳动,频率加快,患者可出现心悸,建议尽早就医。

如出现以下症状提醒您需要立马就医,家属应立即拨打 120 或实施现场急救

  • 胸部疼痛不缓解,伴有压榨感、窒息感等;
  • 感觉到眼前发黑、呼吸费力;
  • 面色苍白或发绀;
  • 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 大小便失禁;
  • 大动脉搏动消失。

建议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
  •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

心脏骤停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都是次要的。

相关检查的具体介绍:

  • 血压:使用血压仪不能测出血压。
  • 心电图:医生可以通过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来判断该病。
  • 脑电图:脑电波低平。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或家属哪些问题?

  • 出现该症状患者时在做什么?
  • 以前有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吗?
  • 平时有没有经常觉得胸痛心悸
  • 平时生活是否规律,是不是经常熬夜?
  • 最近饮食情况怎么样?
  • 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 有其他心脏疾病吗?比如:冠心病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治疗情况如何?

患者家属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为什么心脏会突然停跳?
  • 心脏停跳是因为心脏病吗?
  • 能抢救过来吗?
  • 需不需要做手术?
  • 治疗费用大致多少?
  • 有什么并发症吗?

日常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患者的施行了心肺脑复苏术,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呕血、便血等情况,勤翻身,勤拍背。
  •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如出现胸痛心悸、出冷汗、四肢发凉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的时间到医院复查心损、心肌酶、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 饮食: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应少吃,鱼、蛋、豆制品、海产品、绿色食品、菌类、瘦肉均可吃些,要少食多餐,每次不能吃得过饱,一天可以吃 5~6 餐,不要吃过冷、过硬、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 运动:刚出院的病人以散步为主,每天 30~60 分钟即可;半年以后可适当打一下太极拳,做一些保健操等,以不引起身体不舒服为度。
  • 其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饮浓茶、不喝咖啡。起居规律,劳逸结合。冬季要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居住环境尽量安静,不要看情节紧张的电视剧或电影。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介绍

  •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跳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使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身体各重要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患者可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即发生心脏性猝死
  • 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每年平均约为 42/10 万,若以 13 亿人口推算,则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约为 54.4 万例,其中以中、老年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猝死年龄男性集中在 55~60 岁,女性为 65~73 岁,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生率的增加,心脏性猝死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
  •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心脏猝死原因的 42%~75%;各种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引起的心脏猝死约占 5%~15%,是青年人群(<35 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性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扩张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某些心脏瓣膜病、心肌炎也可发生;此外一些离子通道病,如长 QT 间期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
  • 心脏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分为 4 个时期:
    • 前驱期:部分人在心脏骤停发生前天或数周,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等症状;
    • 终末事件期:即心血管状态发生急剧改变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 1 小时,典型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头晕目眩,意识模糊等;
    • 心脏骤停期: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伴局部或全身抽搐,大动脉波动消失,呼吸断续或终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等;
    • 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后,大部分患者在 4~6 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出现生物学死亡。
  • 大多数心脏骤停都是突然发作,即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或发绀,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等。
  • 及时有效的进行心肺脑复苏是其治疗的关键。
  • 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 尽早实施心肺脑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每延误一分钟,其生存率降低 7~10%。

美国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治疗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需尽早实施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encephalic resuscitation,CPR),它是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主要的抢救措施。心脏骤停病人的基本处理包括 4 个方面:早期识别、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处理。

早期识别心脏骤停

在保证现场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评估:

  • 选择患者的一侧,双腿自然分开与肩膀同宽跪于患者的肩、胸部,双手轻轻拍打患者的双肩,同时呼叫病人,看其有无应答;
  • 用脸颊靠近患者的鼻、口部感受患者有无呼吸,同时可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大动脉(如颈动脉)看其有无搏动;
  • 一旦患者没有应答,没有呼吸,不能触摸到大动脉搏动,即表示出现了心脏骤停,应立即拨打 120,并开始现场心肺脑复苏。

基本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CPR)

心肺脑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抢救措施,目的在于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使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能够完全或部分恢复,越早实施心肺脑复苏效果越好。初级心肺脑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 按压体位:患者仰卧平躺在硬质平面(地面)上,实施心脏按压的人面对患者,跪在患者右侧胸部。
  • 按压部位:胸部(胸骨)中下部,双侧乳头连线之间。
  • 按压方法:实施心脏按压的人右手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双乳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按压时手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 5 cm,按压频率为 100~120 次每分钟,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中断时间应控制在 10 秒以内,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 并发症:肋骨骨折、心包积血、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等。

开放气道

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或呕吐物,有义齿松动应取下,用手压住额头抬起下颌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首先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 实施者用拇指和示指捏住患者鼻孔,正常吸气后,用口将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 1 秒以上,确保患者的胸廓有起伏。
  • 胸外心脏按压和通气的比例是 30∶2,交替进行,即每进行 30 下胸外心脏按压予以人工呼吸 2 次。

高级生命支持

即在基础生命支持基础上,进行确定性诊治,包括明确诊断、除颤和药物治疗。

  • 明确诊断:尽可能快速的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明确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的类型,以便对症治疗。
  • 除颤:一旦心电图发现有心室颤动,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 药物治疗:
    • 肾上腺素:心脏骤停首选药物,可重复使用。
    • 利多卡因:纠正心律失常首选。
    • 盐酸普鲁卡因:用于使用利多卡因、托西溴苄铵(溴苄胺)无效者。
    • 硫酸镁:对某些顽固性心室颤动有效。
    • 普萘洛尔:上述药物无效时可考虑使用。

复苏后处理

  • 积极治疗原发病:明确病因后,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维持有效循环及呼吸功能:纠正低血压,吸氧,适当使用呼吸兴奋剂。
  •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 防治脑水肿脑损伤
  • 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 防治既往感染:对复苏后的患者可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
  • 药物预防: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 手术预防:包括植入埋藏式自动心脏除颤器、射频消融术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 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率低。
  • 心脏骤停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 若实施心肺脑复苏,则时间越早,预后越好。心脏复苏后住院期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导致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因素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约占 42%~75%;各种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引起的心脏猝死约占 5%~15%,是青年人群(<35 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性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扩张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其次,某些心脏瓣膜病、心肌炎也可发生;此外还有一些离子通道病,如 QT 间期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过度体力活动、过度熬夜、精神压力过大、血钾过高或过低、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创伤、溺水、触电、雷击、中毒及部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等是其常见诱发因素。

发生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原因。
  • 肥厚型型肌病、扩张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青年人群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 基础心脏疾病:这些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在某些诱发因素下易发生各种致死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从而导致心脏骤停
  • 长 QT 间期综合征。
  • Brugada 综合征。

哪些人容易出现心脏骤停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发生心脏骤停

  • 长期过度体力活动;
  • 过度熬夜;
  • 精神压力过大;
  • 吸烟、长期饮酒;
  • 严重电解质紊乱:血钾过高或过低、低钠低氯、镁缺乏等;
  • 严重创伤;
  • 心力衰竭
  •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冠心病、肥厚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扩张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发生心脏骤停

  • 中、老年人;
  • 男性:男性多于女性;
  • 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
  • Brugada 综合征。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症状

大多数心脏骤停都是突然发作,心脏停搏 5~10 秒可出现眩晕或意识丧失,超过 15 秒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抽搐,若停搏超过 4~6 分钟可造成大脑不可逆损伤,及时心脏重新恢复跳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前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等前驱症状。

心脏骤停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突发意识丧失:心脏停搏约 5~10 秒即可陷入昏迷状态,突然倒地,呼之不应。
  • 大动脉搏动消失:表现为全身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桡动脉等停止搏动。
  • 心脏停止跳动:心脏无有效跳动。
  • 局部或全身抽搐:心脏停搏约 15 秒左右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抽搐。
  • 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表现为呼吸无力、呼吸频率改变、呼吸暂停等,多发生在心脏停搏 30~60 秒左右。
  • 皮肤苍白或发绀:表现为皮肤、结膜等发白,四肢、嘴唇发紫、变冷等。
  • 大小便失禁。
  • 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 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可为心脏骤停的前驱症状,尤其是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易出现胸痛

心脏骤停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猝死;
  • 心源性休克;
  • 心力衰竭
  • 恶性心律失常;
  • 多器官功能衰竭。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预防方式如下:

  • 提倡合理的生活、工作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
  • 不抽烟,不喝酒;
  • 出汗较多时应注意电解质的补充,不能单纯补水,尤其是夏季;
  •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并积极治疗心脏原发疾病;
  • 患者和家属可参加心肺脑复苏学习及培训,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可及时现场施救。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预防方式如下:

  • 年龄:建议中、老年人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均应选择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定期体检。
  • 对有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及其他遗传性心脏病患者要定期体检。

美国日本医生

Enyinnaya Abarikwu MD
经验:11-20年
Lisa Gray DO
经验:21年以上
Iqbal Bashir MD
经验:21年以上
Brett Fenster MD
经验:11-20年
Arfaat Khan MD
经验:11-20年
Suzanne Arnold MD
经验:11-20年
Cecilia Hirsch MD
经验:11-20年
Rudd Bare MD
经验:11-20年
Fermin Garcia MD
经验:21年以上
Cesar Borri Sola MD
经验:1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