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经常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当发生突然意识丧失、局部或全身抽搐、呼吸变浅或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大小便失禁等时,家属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实施现场心肺脑复苏。
如出现以下症状时提醒您有必要就医:
如出现以下症状提醒您需要立马就医,家属应立即拨打 120 或实施现场急救
心脏骤停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都是次要的。
相关检查的具体介绍: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需尽早实施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encephalic resuscitation,CPR),它是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主要的抢救措施。心脏骤停病人的基本处理包括 4 个方面:早期识别、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处理。
在保证现场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评估:
心肺脑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抢救措施,目的在于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使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能够完全或部分恢复,越早实施心肺脑复苏效果越好。初级心肺脑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或呕吐物,有义齿松动应取下,用手压住额头抬起下颌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后,首先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即在基础生命支持基础上,进行确定性诊治,包括明确诊断、除颤和药物治疗。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约占 42%~75%;各种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引起的心脏猝死约占 5%~15%,是青年人群(<35 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性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扩张型肌病' target='_blank'>心肌病;其次,某些心脏瓣膜病、心肌炎也可发生;此外还有一些离子通道病,如 QT 间期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过度体力活动、过度熬夜、精神压力过大、血钾过高或过低、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创伤、溺水、触电、雷击、中毒及部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等是其常见诱发因素。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发生心脏骤停: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发生心脏骤停:
大多数心脏骤停都是突然发作,心脏停搏 5~10 秒可出现眩晕或意识丧失,超过 15 秒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抽搐,若停搏超过 4~6 分钟可造成大脑不可逆损伤,及时心脏重新恢复跳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前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等前驱症状。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预防方式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预防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