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下降,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或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伴铁缺乏者可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并可见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
2.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偶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或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
3.影像学检查
B超、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显著扩张,大量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呈不同程度肿大,脾静脉增粗、血流量增加,无明显肝硬化征象。
4.内镜检查
有中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5.肝穿刺活检
可见肝汇管区周围纤维化,门脉分支有不同程度纤维化及硬化,部分门脉分支可见有机化血栓及再通,但没有肝脏弥漫性再生结节。
根据上消化道出血、脾大伴或不伴脾功能亢进表现,而无病毒性肝炎及酗酒史,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结合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穿刺活检等特征可确诊。
治疗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控制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应首选血管收缩药如垂体后叶素、血管升压素,常与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联合应用。有条件者应优先选用生长抑素、奥曲肽。任何方案都要同时静脉给予抗酸药。必要时同时给予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预防初次和再次出血可给予普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或硝酸异山梨酯,单用和联合应用。
2.内镜治疗
经内镜套扎食管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或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硬化治疗适用于急性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药物治疗失败者,或既往有出血史者,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3.介入治疗
主要是通过介入的方法栓塞部分脾动脉,以减少脾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脾功能亢进症状。
4.手术治疗
主要有脾切除、远端脾肾静脉吻合术以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等。
经适当治疗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平均生存期明显高于肝硬化。近少数患者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长期接触或摄入氯化聚乙烯、砷以及细胞毒物等与本病有密切关系。此外,有报道显示,患者多有从幼年起生活在环境卫生较差或有反复肠道感染的背景,据此提出细菌抗原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