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病变是一个隐匿性发展、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的疾病。出现症状时,往往病变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多数患者因其他疾病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首次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头部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脑白质病变病情轻微时没有症状,因此具备危险因素者需要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接受血压、血脂、血糖检测。一旦发觉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情感异常等症状,或头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脑白质病变病损严重而广泛时,应尽快前往神经内科门诊就医。
对于脑白质病变,高危因素筛查、头部 CT 有一定提示作用,确诊及严重程度分级主要靠头部 MRI 检查。
严格控制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防治脑白质病变的基础。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脑白质病变(WML),亦称脑白质疏松,是一种影像学术语,为脑小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该病于 1987 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学者 Hachinski 等首次提出,主要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出现白质斑点样或斑片样改变,头颅 CT 显示低密度影,头颅磁共振成像 T1 加权像(MRI T1WI)显示等或低信号,T2 加权像(T2WI)和 FIAIR 像为高信号。
目前脑白质病变可以通过影像技术早期发现,但干预手段不多,临床上也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对于已出现临床症状的对症处理。目前对脑白质病变防治策略的研究,总体可简单归纳为三类:
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卒中等疾病的出现,脑白质病变会出现并持续加重。严格控制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合并的其他疾病,可以有效延缓脑白质病变的进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