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患者没有其他心脏疾病,只是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当患者经常出现自觉心跳加快、胸闷、头晕、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心血管内科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详细追问以下要点,以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心电图是诊断该病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动态心电图也称 Holter 监测,此种检查可 24 小时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有助于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
对于病情复杂,或者是某些特殊的心律失常患者,必要时可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频谱分析、心脏 X 线、心率变异分析、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MRI)、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运动心电图等检查。
患者应该注意自身的防护,强身健体,注重心情的调剂,此外还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有贫血的患者,偶尔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所以需要积极纠正贫血,同时需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需要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在治疗期间,应立即停用 β 受体阻滞剂。
一般大量运动后,可发生应激反应,也可能是身体的某方面的调节机制在发生作用(如饮酒)。对于这样的病因,要注意适当休息,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心理压力太大、过于紧张等,都有可能引起窦性心律不齐。这时候只要多休息,调整心态,不要过于紧张,懂得舒缓压力,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缓解。
针对这种情况,只需要停药即可恢复正常。
如患有心脏病,应积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行使用药物。
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在 40 岁以下的人群中比较常见,40 岁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合并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男女发生窦性心律不齐的概率无明显差异。下面介绍引起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及风险因素[4]。
窦性心律不齐一般可由以下因素引发: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最常见,多见于儿童、青年和老人,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律减慢,屏住呼吸时心律整齐。这种情况与呼吸周期有关,在呼吸过程中,神经的兴奋性发生变化,窦房结的自律性也相适应地发生周期性改变。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指的是心率快慢与呼吸无关,屏住呼吸时心律依然不整齐。其具体原因不是特别明确,可能与使用某些药物、情绪波动等有关。此外,患有心脏病时,也可能出现此种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内起搏点从某一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呈游走性,多伴有窦性心律不齐。此种情况多见于健康人。
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出现异常,致使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从而引发窦性心律不齐。轻者会出现心慌、胸闷,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所以最好积极治疗。
异位心律,就是心跳是由窦房结以外的细胞群发出的电冲动引起,这种类型的窦性心律需要查明原发病,并予以积极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为每分钟少于 60 次,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如果心跳低于每分钟 40 次,就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5]。
当自身存在心脏病时,比如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一般会合并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若患有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有可能会伴发窦性心律不齐。
增加窦性心律不齐的风险因素包括:饮酒、烟草使用、过度运动、咖啡因、某些药物、毒品、超重、病毒性疾病和既往心脏病发作或心力衰竭。
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候会感到心悸、胸闷或胸前区不适。常在检查身体(比如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呼吸的周期有关,一般为吸气时心跳加快,呼气时心跳减慢。重要的是单纯窦性心律不齐并不能说明心脏是否正常[3]。
患者自己感觉到心跳或者心慌,还可伴有其他心脏不适感,比如心跳减慢、心跳加快、心跳不规则等。患者可能在某个时刻感觉到胸部不适,这种情况多数是出现在劳动后,此时患者稍加休息就会缓解。
患者觉得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前,呼吸费劲。胸闷经常是突然发生,不分场合,即使是休息也可能会出现胸闷的情况。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有部分患者确诊后,会感到焦虑、紧张、忧郁,都会想着立刻用药控制病情。
窦性心律不齐有可能导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窦房结产生的冲动传导到心房时产生障碍,或者窦房结、窦房结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这时候就会产生多种心律失常或多种症状。患者的窦性心律不齐症状会加重,或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黑蒙、晕厥等症状。
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舒畅,精神也要放松,避免过于紧张。
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比如喝浓茶、抽烟、喝咖啡等,均易诱发心律不齐,因此,平时应注意避免这些因素。
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有助于提前发现疾病,疾病的早期由于病理损伤还不是太严重,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