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失眠、心理压力、无法正常工作,或者皮肤出现感染,如红肿热痛甚至流脓的时候,应及时就医。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新生儿和成年人。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又称为“乳痂”或“摇篮帽”;而我们熟悉的“头皮屑”,其实就是成人脂溢性皮炎的一种表现。
可发生于人体皮脂溢出部位,如头部、面部、前胸、腋窝等处,易复发。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2 周~1 岁的婴幼儿和 30~60岁的人群较为多发。
脂溢性皮炎可能是一系列诱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因与遗传、疾病、精神、免疫、药物、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
脂溢性皮炎的典型症状,是在皮肤油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出现瘙痒的红斑,覆盖有油腻的鳞屑或痂皮。
治疗方式为在患处皮肤上,使用外用含药洗剂、抗真菌或激素类药膏,必要时医生会处方口服药物。
头皮屑可以采用非处方去屑洗发水定期清洗,鳞屑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用矿物油或橄榄油软化之后再清洗。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宝宝清洗“摇篮帽”。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的用药,正确清洁护理皮肤等方法有助于改善症状。
遗传性皮脂溢出的体质无法预防,但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油性皮肤人群应做好清洁和护肤功课、作息规律、远离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在保证饮食营养均衡、睡眠充足、正确护肤的基础上,可通过以下方法改善脂溢性皮炎症状:
医生常处方含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的乳霜或复方乳霜;还有抗真菌口服药,如伊曲康唑,起到杀灭马拉色菌的作用。
如果症状较轻,或者以面部为主,医生可能处方含免疫抑制药的软膏,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软膏。
医生可能处方或推荐服用复合维生素B或锌片。
如果皮损继发细菌感染,医生会处方口服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脂溢性皮炎有时会自愈,但经常会相伴终生。症状时而消失,时而加剧。
脂溢性皮炎发病一次可持续数年,但通常可以通过良好的皮肤护理加以控制。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常见于新生儿和 30~60 岁的成人。男性或油性皮肤者的患病比例较高,与皮肤过敏和银屑病也有一定关系。
脂溢性皮炎的确切病因并不清楚,多数认为遗传和真菌的影响。新生儿和成人的病因可能有所差异。
根据成人脂溢性皮炎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可能的原因:
脂溢性皮肤炎好发于人体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部、脸部、前胸、腋窝等处。通常患处皮肤会有瘙痒、红斑和剥落的皮屑,呈油腻的白色或淡黄色。
成人的“头皮屑”和新生儿的“摇篮帽”都是脂溢性皮炎的常见症状。
以下方法有助于减少脂溢性皮炎发生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