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儿童睡眠障碍,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

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当人体睡眠的时间、节律(睡眠的规律)、质量等情况出现问题时,称为“睡眠障碍”,儿童睡眠障碍主要是指发生在 0~12 岁的儿童身上。哪些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可能提示得这个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睡眠节律异常、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行为,如梦游、夜惊、梦魇等。一些患儿可能还有打呼噜、磨牙、呼吸困难等不适。有哪些分类或分型?本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失眠,二是嗜睡,三是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四是睡眠中出现异常行动和行为(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本病的分型对患者而言意味着,不同的病因、表现,治疗方式有所不同。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大多数儿童睡眠障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如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部分睡眠障碍还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如睡行症)。如何治疗?优先选择心理行为治疗,并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症状较严重时需要辅以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帮助睡眠的药物和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关键是尽早进行治疗,改善患儿的睡眠情况,避免长期睡眠障碍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治疗难点是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睡眠障碍的情况,需要心理治疗、睡眠行为指导、药物治疗结合治疗。能治愈吗?一些患儿睡眠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加,不需要进行治疗,睡眠障碍的情况也会慢慢好转。部分症状严重的患儿,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和发育,而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睡眠障碍,促进的患儿生长发育。本病的患病情况如何?国外发现有 10%~45% 的儿童出现过睡眠障碍,我国大约有 1/3 的儿童有睡眠障碍。本病会遗传吗?会传染吗?只针对本病而言,本病不是遗传病,一般不会发生遗传,但是有些睡眠障碍具有遗传的可能,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患儿患有睡眠障碍的可能性高一些。本病不是传染病,不会发生传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失眠:患儿出现反复失眠的情况,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
  • 嗜睡:如长期出现,经过长时间睡眠后仍然困倦,或是突发睡眠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睡眠节律异常:反复睡眠节律异常,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
  • 睡眠异常行为:反复多次出现梦游(睡行症)、夜惊、梦魇等睡眠障碍
  • 打呼噜(打鼾):睡觉时总是出现打鼾的情况。
  • 呼吸障碍:患儿睡觉时出现张口呼吸或是被憋醒的情况。
  • 多汗、梦话、磨牙:患儿睡觉时反复出现多汗说梦话、磨牙的情况。
  • 遗尿:患儿多次出现“尿床”的表现,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改善。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本病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急症,不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 精神科

医生如何诊断儿童睡眠障碍

当医生怀疑是儿童睡眠障碍时,将通常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睡眠评估、影像学检查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询问病史:医生会仔细询问患儿的症状,尤其是睡眠、精神、心理症状,同时会仔细询问患儿的年龄、病情的发展等情况。目的是判断患儿的情况,以及睡眠、心理症状与年龄的关系。
  • 体格检查:医生主要通过观察患儿的表情、动作是否异常,检查患儿是否存在神经功能损伤[1][2]。目的是了解和评估患儿的身体情况,结合病史,对患儿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 神经电生理:目的是检查患儿是否存在脑电波的异常、动态观察患儿的睡眠情况[1][2]
  • 睡眠的评估:主要包括量表和睡眠监测。作用是评估患儿的睡眠情况。
    • 量表:常使用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通过询问患儿或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睡眠情况,从而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1,2]。
    • 睡眠监测:作用是通过仪器监测患儿的睡眠情况,评估患儿是否存在睡眠障碍,以及睡眠障碍的程度,是诊断患儿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的有效方式。常使用多导睡眠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体动记录检查等方法[1]
  • 头部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头部 CT 或 MRI 检查。目的是明确患儿是否有存在其他病变,如是否存在大脑结构的异常(如生长发育异常)、是否存在颅内病灶(如感染、肿瘤、出血等),有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其中 MRI 对大脑结构的识别效果更好,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高[1][2]

医生可能询问患儿哪些问题,家属可以提前准备哪些信息?

  • 患儿年龄多大?主要是有哪些睡眠障碍的症状(如失眠、嗜睡、易醒、梦游等)?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有加重的情况呢?家属可以将症状出现的时间、变化情况写在记录本上,方便医生详细了解发展过程。
  •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引起孩子睡眠障碍呢?家属可以将自己怀疑的加重缓解因素记录下来,有助于后期的预防措施的制定。
  • 之前有患什么疾病吗?有吃过什么药吗?有进行治疗吗?家属可以将之前患儿患病、就医的情况记录下来,方便医生了解情况。
  • 家里有其他人有患过类似的疾病吗?方便医生判断是否是遗传性的睡眠障碍

日常

日常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 用药注意事项:患儿在医生建议下进行相关治疗,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并且严格监控患儿用药后的情况。患儿家属观察患儿服药后是否有不适,如是否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可以忍受;若症状严重不能忍受,请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 定期复查:早期一般 1 个月复查 1 次,后期可根据患儿的情况,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主要包括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目的是评估患儿的睡眠情况。痊愈后一般不需要再复查。
  • 饮食:正常儿童饮食即可。主要是均衡膳食,补充儿童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如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物。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大豆、瘦肉等,可以补充儿童需要的蛋白质,有利于促进肌肉、内脏、大脑的生长发育。而适当的补充矿物质(如钙、镁、磷、铁、锌等)也是有必要的,主要来源于牛奶、内脏、坚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柑橘、胡萝卜、菠菜等。
  • 运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鼓励患儿多运动,每天进行 30 分钟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慢跑、打球等运动。一方面运动后有助于睡眠;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调节情绪,改善精神,促进患儿的身体健康。但也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幅度不要过大,避免肌肉、关节的损伤。最好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
  • 生活护理、其他:
    • 有发作性睡眠障碍的儿童,可能由于突然发作性的睡眠,导致患儿摔倒受伤。因此,患儿及其家属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尽量少去危险的地方,尽量走平坦的道路,减少受伤。

儿童睡眠障碍介绍

  • 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当人体睡眠的时间、节律(睡眠的规律)、质量等情况出现问题时,称为“睡眠障碍”,儿童睡眠障碍主要是指发生在 0~12 岁的儿童身上[1][2][3][4][5]
  • 哪些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可能提示得这个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睡眠节律异常、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行为,如梦游、夜惊、梦魇等。一些患儿可能还有打呼噜、磨牙、呼吸困难等不适[1][2][3][4]
  • 有哪些分类或分型?本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失眠,二是嗜睡,三是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四是睡眠中出现异常行动和行为(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1][2]。本病的分型对患者而言意味着,不同的病因、表现,治疗方式有所不同。
  •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大多数儿童睡眠障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如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部分睡眠障碍还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如睡行症)[1][2]
  • 如何治疗?优先选择心理行为治疗,并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症状较严重时需要辅以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帮助睡眠的药物和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关键是尽早进行治疗,改善患儿的睡眠情况,避免长期睡眠障碍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治疗难点是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睡眠障碍的情况,需要心理治疗、睡眠行为指导、药物治疗结合治疗[1][2][3][4]
  • 能治愈吗?一些患儿睡眠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加,不需要进行治疗,睡眠障碍的情况也会慢慢好转。部分症状严重的患儿,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和发育,而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睡眠障碍,促进的患儿生长发育[1][2]
  • 本病的患病情况如何?国外发现有 10%~45% 的儿童出现过睡眠障碍,我国大约有 1/3 的儿童有睡眠障碍[2][3][4]
  • 本病会遗传吗?会传染吗?只针对本病而言,本病不是遗传病,一般不会发生遗传,但是有些睡眠障碍具有遗传的可能,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患儿患有睡眠障碍的可能性高一些。本病不是传染病,不会发生传染。

美国儿童睡眠障碍治疗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因此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以心理行为治疗为主,同时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目前,国际上未批准任何一种药物用于儿童睡眠障碍,但是症状严重的患儿,在非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 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是镇静,促进睡眠,从而缓解患儿睡眠障碍的情况,同时还有抗焦虑的作用。主要包括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药物[1][2][3][4]
  •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作用是改善患儿的睡眠,常使用褪黑素缓释片进行治疗[1][2][3]
  • 抗抑郁药物:作用是缓解患儿的睡眠障碍,调节患儿的情绪。代表药物有阿米替林、曲唑酮、文拉法辛等[1][5]。适用于失眠、睡行症患儿。
  • 觉醒促进剂:作用是缓解患儿嗜睡的情况,常使用莫达非尼、哌甲酯等药物[1]

手术治疗

对于本病而言,一般不会出现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其他治疗方法

  • 心理治疗:一方面让患儿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鼓励患儿家属给患儿提供心理支持,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找到引起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给予睡眠指导[1]
  • 睡眠习惯指导: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针对不同睡眠障碍的儿童,给予对应的促进睡眠的习惯指导[1][2]。如以下措施:
    • 梦魇的儿童,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不要在白天听恐怖故事或是看恐怖电影;近期可由大人陪伴入睡,温柔安慰患儿,增加患儿的安全感。
    • 午睡不要超过半个小时,避免夜间入睡困难。
    • 睡觉前不要一直玩电子产品,如手机、游戏机等,及时入睡。
    • 睡觉前听一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帮助入睡。

疾病发展和转归

  • 如果不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部分症状较轻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的情况会逐渐改善。但是有些患儿的睡眠障碍可能逐渐加重,从而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严重者甚至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不影响患儿的寿命。
  • 若接受及时、正规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改善患儿的睡眠情况,从而尽可能减少由睡眠障碍引起的生活、学习、生长发育的不良反应。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

本病主要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身体疾病因素、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1][2][3][4]

儿童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心理因素:如生活或是学业中的各种不愉快,或是睡前观看恐怖的电影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引起睡眠障碍[1][2][3][4]
  • 生理因素:人的睡眠与人体内的正常产生一些物质有关(如褪黑素、皮质醇、生长抑素等物质),当这些物质的含量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发生[1][2][3][4]。褪黑素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主要的作用是调节人的睡眠,当人体内褪黑素含量减少时,就会引起睡眠出现障碍。
  • 身体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如扁桃体肥大、厌食症、贫血、自闭症、精神疾病等,这些身体因素会影响患儿的睡眠[2][3][4]
  • 扁桃体肥大:肥大的扁桃体会堵塞患儿的呼吸道,从而引起患儿在睡觉时可能出现呼吸不畅、打鼾的表现,甚至由于呼吸不畅反复苏醒。
  • 厌食症:人的体内有一种名叫生长抑素的激素,它可以让患儿食欲减弱并抑制睡眠。患有厌食症的患儿体内,生长抑素的含量如果增加,会影响患儿的睡眠。
  • 贫血:尤其是贫血' target='_blank'>缺铁性贫血,会引起患儿的睡眠节律发生改变,会引起患儿出现睡眠障碍
  • 自闭症:主要与调节节律的褪黑激素有关,自闭症的患儿体内褪黑激素含量下降,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 患有精神疾病:如患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 环境因素:比如强烈的灯光、嘈杂的环境、空气污浊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患儿的睡眠[1][2][3][4]
  • 遗传因素:如睡行症(梦游)发现与遗传有关,也就是父母有梦游的症状的话,孩子也更容易患本病[1][2]
  • 其他因素:如儿童的就寝习惯、以往的不良经历等,这些也可能引起儿童出现睡眠障碍[1][2][3][4]

哪些人群,更容易得病?

  • 存在不良心理因素的儿童:一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不良的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自闭、恐惧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会影响儿童的睡眠[1][2]
  • 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扁桃体肿大、厌食症、贫血、自闭症、精神疾病等疾病的儿童,更容易患睡眠障碍[2]
  • 居住在不良的环境中儿童:如居住在环境嘈杂、拥挤等环境中的儿童,容易出现睡眠障碍[1][2]
  • 有家族遗传的儿童:有些睡眠障碍具有遗传性,也就是父母患病的情况下,儿童更容易患睡眠障碍,如睡行症(梦游)[1][2]
  • 有不良经历的儿童:如儿童在白天听恐怖故事,看恐怖电影后,或是遭遇了不良事件,如被责骂、挨打等,容易出现夜间睡眠障碍[1][2]

儿童睡眠障碍症状

本病主要分为四个类型,不同的类型的睡眠障碍表现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睡眠节律异常、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行为,如梦游、夜惊、梦魇等。同时,一些患儿还会出现一些睡眠相关症状,如打呼噜、呼吸障碍、磨牙、遗尿等不适。

哪些表现可能提示得了儿童睡眠障碍

症状:

  •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再睡困难,睡醒后觉得疲乏无力或白天困倦,没有精神[1][2][3]
    • 入睡困难:家属发现患儿在睡觉前表现为不愿意睡觉,需要抱着走动或是在床上反复翻身,不能入睡。
    • 睡眠不深、易醒,再睡困难:家属发现患儿很容易苏醒过来,即使轻微的声音也能让患儿醒过来,醒过来后迟迟不能再入睡。
    • 白天困倦:家属发现患儿没有精神,白天老是想睡觉,或是由老师告知在课堂上总是“打瞌睡”。
  • 嗜睡: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睡眠时间延长,二是突然发作的睡眠[1][2][3]
    • 睡眠时间延长:患儿在夜间睡眠时间超过 10 小时,但白天仍然犯困,继续睡眠超过 1 小时(如午睡),且睡醒后仍然没有精神恢复的感觉[1][2]。发作性睡眠:在需要十分清醒的场合下,仍然不受控制的入睡。如在课堂上课、吃饭时突然睡过去,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小睡后头脑清醒,但是不能持久,因此一天之内会反复发生多次。部分患儿在强烈情感刺激时(如发怒、大笑时)也可能突然睡过去,发生猝倒,猝倒时患儿知道周围的情况,一般 2 分钟内好转[1][2]
  • 睡眠节律异常: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睡眠的时间为夜间 9 点到第二天清晨,一般平均睡眠时间为 10 小时左右。但是当患儿出现睡眠节律异常时,就会出现睡眠时间的长短、睡眠时间变化不恒定。如本来患儿以前 9 点左右睡觉,早上 7 点左右苏醒。但是,家属发现患儿入睡时间延迟(如凌晨还不睡觉),苏醒时间突然出现提前(如早晨 5~6 点)或延迟(下午 2~3 点)。这种情况几乎每天发生,并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等[1][2][3][4]
  • 睡眠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梦游(睡行症)、夜惊、梦魇等[1][2][3][4]
    • 睡行症:又称为梦游。主要表现为患儿在入睡后不久,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四处走动。家属可以发现患儿双目向前凝视,呼唤患儿,患儿不应答,也无其他反应。一般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后,患儿会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觉。第二天醒来,家属询问患儿,患儿对这项行为完全没有记忆。
    • 夜惊:家属发现患儿在睡觉时突然醒过来并且尖叫、哭喊,并且有受到惊吓的表情和动作。同时会发现患儿呼吸加快、出汗增加,每次大概持续 1~10 分钟左右,发作时很难被叫醒,发作之后继续入睡,醒来之后一般会遗忘
    • 梦魇:主要表现为突然惊醒,患儿会出现恐惧、害怕、惊叫等表现,家属询问其原因,患儿(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告诉你“做噩梦”了,患儿醒来后人是清醒的,能回忆起梦的内容。
  • 其他相关症状:
    • 打呼噜(打鼾):家属会发现患儿在睡觉时出现打呼噜[1][2]
    • 呼吸障碍:一些患儿在睡觉时会出现呼吸不畅的表现,家属发现患儿出现张口呼吸或是睡眠中,患儿出现憋醒的情况[1][2]
    • 多汗:家属发现患儿睡觉时容易出汗,甚至把衣物打湿[1][2]
    • 梦话:家属发现患儿在睡觉时突然说话,唱歌或是哭笑,但是家属与患儿说话,患儿对家属的话语没有回应[1][2]
    • 磨牙:家属可以听到患儿磨牙的声音[1][2]
    • 遗尿:一些患儿在睡觉时出现不自主的排尿情况,家属常在第二天发现患儿“尿床”[1][2]

体检:

在患儿的脑电图报告单上,提示“脑电波异常”,虽然不一定是睡眠障碍引起,但也请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生长发育障碍
  • 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

儿童睡眠障碍预防

对于一些会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从而避免复发或预防得病:

  • 对于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家属、朋友、老师等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时常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若孩子有较严重的不良情绪,可以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缓解患儿的心理问题。
  • 改善不良的居住环境:如改善灯光的强度,调节到适合儿童睡眠的强度,一般为完全关灯或弱光。选择环境安静的小区、居住环境宽松的住宅,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 对于由不良经历引起的睡眠障碍:禁止儿童在白天听恐怖故事,看恐怖电影。家属、老师注意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以过度的责骂、鞭打等方式进行教育,更多应该以温柔的方式进行教育。

对于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很难改变,但注意如下事项,也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

  • 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扁桃体肿大、厌食症、贫血、自闭症、精神疾病等疾病的儿童,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从而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2]
  • 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对于出现疑似症状的患儿,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及时控制患儿睡眠障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