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776-356 出国就医服务电话

预约国外川崎病,最快 1 个工作日回馈预约结果

出境医 / 知名医生 / 川崎病

川崎病

什么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本病又名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因全身血管发炎导致,以发热、皮肤出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小儿身上,最早由日本川崎医生报道这种病例,因此也称为川崎病。得病的人多吗?根据数据统计,每 10 万人中就有 10~40 人得病。5 岁以下小儿最容易得病,10 个患者中,有 8 个小于 5 岁。男孩得病的偏多,是女孩的 1.5 倍。为什么会得病?目前还不清楚明确的患病原因。根据医学界的观察,感染和基因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有哪些典型症状?发热:持续 5 天以上,最高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且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肤:皮肤红疹或红斑,手指、脚趾刚开始是肿胀,之后会脱皮;黏膜:眼结膜充血,看起来是“红眼睛”,口唇发红、干裂,舌头上布满红色小点点,长得像杨梅,叫做杨梅舌;淋巴结:全身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可以明显看到或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摸起来不疼。怎么治疗?主要方法是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期的炎症和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治疗的难点是:如果疾病引起一种叫做“冠状动脉瘤”的疾病,那么治疗起来就会很棘手,效果比较差。会传染吗?本病不会传染。有什么危害?会留后遗症吗?如果治疗不正规或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 岁以下的患儿更易出现。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等,这已成为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冠状动脉病变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遗留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在成年后更易出现心脏病发作。能治好吗?大多数都可以治愈,100 个患儿中,只有 1~2 个会复发。近年来由于治疗更加规范,患儿死亡率明显下降,200 个孩子中,死亡患儿不到 1 个。怎么预防?因疾病的病因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措施。预防感染,增强体质,可能会降低得病概率。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持续发热超过 5 天的,最高温超过 39 摄氏度。
  • 皮肤出现形状多种多样的红色皮疹时。
  • 眼睛发红。
  • 口唇发红、发干,舌头如草莓。
  • 手指、脚趾脱皮、肛门周围脱皮。
  • 头颈部、腋窝下、腹股沟、腘窝下能摸到肿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
  • 昏迷、呼吸心跳停止。
  • 同时出现头痛、呕吐、烦躁等。
  • 出现反复腹泻、呕吐、腹胀、皮肤发黄等。

建议就诊科室

  • 儿科
  • 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医生如何诊断川崎病?

当医生怀疑川崎病时,可以通过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询问患病情况:发热天数,体温情况,有无心慌、胸闷,患儿情绪变化,饮食、大小便情况。
  • 身体检查:心率、体温、脉搏、血压,皮肤、黏膜是否发黄,手指、脚趾皮肤是否存在脱皮现象,触诊全身淋巴结大小、质地、是否疼痛,触诊肝脏大小。
  • 血常规:主要查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贫血或其他血液方面问题。
  • 血沉:查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 C 反应蛋白:目的是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肾功、心肌酶、电解质、血糖、血脂):目的是了解肝、肾、心脏等重要脏器是否有损害。
  • 心电图:目的是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
  • 胸部 X 线平片:目的是检查是否存在肺部感染,以及初步判断心脏的形态。
  • 脑脊液检查:对于有头痛、呕吐等表现的患儿,此项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脑膜炎
  • 心脏彩超:对怀疑本病的患儿,应反复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及早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是本病诊断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确诊依据。
  • 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心脏超声检查和心电图异常的患儿,目的是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帮助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 何时发现异常?具体表现是什么?
  • 发热有几天了?有没有吃过退烧药?
  • 是否出现过皮疹?什么样的皮疹?是否伴有瘙痒等?
  • 是否有头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是否有情绪烦躁等表现?
  • 是否存在智力、情绪、性格改变?
  • 是否存在手足硬肿、脱皮情况?
  • 是否曾进行检查?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 亲戚中有没有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 为什么会患病?
  • 疾病严重吗?
  • 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 如何治疗?
  • 需要住院吗?
  • 输入丙球有危险吗?
  • 治疗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 治疗效果如何?是不是有后遗症?
  • 会不会传染?

日常

本病患儿应注意定期检查血沉、C 反应蛋白等异常指标,并定期行心脏彩超等检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用药注意事项:因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有抗凝血的作用,因此若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如有刷牙牙龈出血或牙龈自发性出血、鼻腔出血、皮肤表面出血点、大便带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输注丙种球蛋白时家长应关注患儿有无新发的皮疹,身上怕冷等过敏情况。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半年内禁止打疫苗。
  • 用药复查:服用阿司匹林患儿应每周来院复查血常规、血沉等指标,评估药物剂量,按医嘱减量;有冠状动脉瘤的患儿应遵医嘱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不能私自停药,并定期检测凝血功能。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应每月复查心脏彩超,评估心脏冠状动脉情况。
  • 饮食:无特殊禁忌,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应减少脂肪类(如肥肉等)食物摄入,减少冠心病发生风险。
  • 运动:
    • 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 若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应减少体育活动,多休息。冠状动脉损害较轻微患儿可适当进行散步等活动。
  • 生活护理:
    • 每天清洗患儿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勿用肥皂。
    • 穿清洁纯棉质地柔软的衣服,勤换衣服,被褥经常用太阳晒。
    • 剪短指甲,如有明显脱皮,不要直接撕掉,应当用无菌的剪刀剪掉。
    • 做好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如唇干、皲裂者可涂抹润唇膏。
  • 其他: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患儿,至少半年内不接种疫苗。

川崎病介绍

  • 什么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本病又名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因全身血管发炎导致,以发热、皮肤出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小儿身上,最早由日本川崎医生报道这种病例,因此也称为川崎病。
  • 得病的人多吗?根据数据统计,每 10 万人中就有 10~40 人得病。5 岁以下小儿最容易得病,10 个患者中,有 8 个小于 5 岁。男孩得病的偏多,是女孩的 1.5 倍。
  • 为什么会得病?目前还不清楚明确的患病原因。根据医学界的观察,感染和基因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 有哪些典型症状?
    • 发热:持续 5 天以上,最高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且抗生素治疗无效;
    • 皮肤:皮肤红疹或红斑,手指、脚趾刚开始是肿胀,之后会脱皮;
    • 黏膜:眼结膜充血,看起来是“红眼睛”,口唇发红、干裂,舌头上布满红色小点点,长得像杨梅,叫做杨梅舌;
    • 淋巴结:全身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可以明显看到或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摸起来不疼。
  • 怎么治疗?主要方法是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期的炎症和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治疗的难点是:如果疾病引起一种叫做“冠状动脉瘤”的疾病,那么治疗起来就会很棘手,效果比较差。
  • 会传染吗?本病不会传染。
  • 有什么危害?会留后遗症吗?如果治疗不正规或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 岁以下的患儿更易出现。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等,这已成为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冠状动脉病变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遗留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在成年后更易出现心脏病发作
  • 能治好吗?大多数都可以治愈,100 个患儿中,只有 1~2 个会复发。近年来由于治疗更加规范,患儿死亡率明显下降,200 个孩子中,死亡患儿不到 1 个。
  • 怎么预防?因疾病的病因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措施。预防感染,增强体质,可能会降低得病概率。

美国川崎病治疗

初期控制炎症、之后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本病治疗的关键。经正确诊断和治疗后,多数患儿可在 6~8 周左右康复,不会留后遗症。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心脏并发症。

药物治疗

  • 阿司匹林:初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还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 丙种球蛋白:病程 10 天内诊断的患儿应尽早使用,越早越好,一般需要用大剂量治疗。目的是抑制炎性反应,同时也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概率。
  • 双嘧达莫: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
  • 氯吡格雷: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
  • 华法林:已形成冠状动脉瘤的患儿可以使用,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 3 岁以上儿童。
  • 低分子肝素:用于已形成冠状动脉瘤的患儿,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 3 岁以下婴幼儿。
  •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反应,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如应用丙种球蛋白后症状仍不缓解,或年龄小于 1 岁,伴有休克,或伴有冠状动脉瘤等。

手术治疗

适用于冠状动脉有病变的患儿,尤其是有心脏缺血、缺氧症状的患儿。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一根新的血管到心脏上,满足心脏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脏的血流和氧气供应。
  •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通过扩张阻塞或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
  • 支架植入术:通过植入支架,像“撑伞”一样将狭窄的血管撑开,保持血流通畅,并预防再次狭窄。

疾病发展和转归

  • 如果没有正规治疗或治疗不及时,约四分之一的孩子会出现心脏的问题,比如冠状动脉瘤心肌炎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会导致患儿突然死亡。
  •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至正常,100 个患儿中,只有 1~2 个会复发。没有形成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一般没有后遗症。但需要注意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需要终身定期到医院随访监测。

导致川崎病的因素

病因不明。

川崎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目前还不是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病。但医学界根据观察发现,感染和基因遗传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哪些人容易患川崎病?

  • 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均可能诱发本病。
  • 基因遗传: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患过本病,或兄弟姐妹(尤其是双胎之一)患过病的,更易得病。

川崎病症状

发热持续 5 天以上,伴皮肤出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本病典型症状。

川崎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 发热:突然发烧,持续 5 天以上,最高热度在 39 摄氏度以上。如果使用了退烧药,患儿发烧不一定持续超过 5 天,但抗生素治疗无效。
  • 四肢末端改变:初期表现为手指、脚趾末端发红、发硬、肿胀,之后逐渐出现手指、脚趾一片一片地脱皮。患病后 1~2 月指甲上可出现横沟。
  • 肛门:部分患儿肛门周围可见脱皮。
  • 皮肤出疹:皮肤可见红疹或不同形状的红斑,主要分布在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皮疹在躯干部位多,四肢部位少,小的有米粒尖大小,大的可以很大。摸起来可能高于皮肤或与皮肤平齐,按下去红斑褪色变淡,皮疹表面没有水泡、也没有结痂。
  • 球结膜充血:球结膜是覆盖在眼球表面一部分的透明的膜,发热 24~48 小时后可以明显地看到患儿眼睛发红。
  • 黏膜改变:在发热 24~48 小时后出现,表现为口唇发红、干裂,舌面上布满红色的小点点,整个舌头看起来像杨梅,称为杨梅舌。
  • 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以直接看到颈部、腋窝等处的肿大包块,摸起来不觉得疼痛。
  • 精神情绪反应大:患儿烦躁易怒、不易安抚。
  • 以往接种卡介苗的部位重新出现红斑或硬结。

川崎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川崎病在进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的病变。

常见并发症包括:

  • 心血管系统:
    • 冠状动脉病变:川崎病最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是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 心肌炎
    • 心脏瓣膜反流。
    • 其他部位的血管瘤: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股动脉、回肠动脉、肾动脉、腋动脉和手臂的动脉等处也可出现血管瘤。
  • 非心血管系统:
    • 消化系统:腹泻、呕吐、腹痛、肠梗阻、腹胀、黄疸(皮肤、眼睛发黄)等症状。
    • 神经系统:脑膜炎、意识不清、面瘫、听力下降、颅内出血,主要表现为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 骨骼肌肉系统:关节肌肉疼痛、关节炎。

川崎病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确,无法有效预防方法。以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患病概率:

  • 预防感染: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感染高发季节应戴口罩,预防交叉感染,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增强体质。
  • 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这个病,那应该格外注意,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空间,如商场、超市,避免感染。
  • 每年常规体检。

美国日本医生

Ricky Clay MD
经验:6-10年
Nathan Formaini DO
经验:6-10年
Sergio Murillo MD
经验:6-10年
Heather Benjamin MD
经验:11-20年
Suzanne Reitz MD
经验:11-20年
Heather Miske DO
经验:11-20年
Bert Hepner DO
经验:11-20年
Steven Paterno MD
经验:11-20年
Aliana Abascal MD
经验:3-5年
Wali Abawi DO
经验:3-5年